Re: [讨论] 从 66k jobs 看资讯业的窘境

楼主: TonyQ (自立而后立人。)   2014-07-20 11:53:40
※ 引述《ticks (ticks)》之铭言:
: : → ticks:但是那只能短线捞一票。现在美国很多新创公司的趋势是 07/20 10:38
: : → ticks:bootstrap的时候用邀请制或限制地区。在初期借由限制使用者 07/20 10:39
: : → ticks:数量来确保服务品质,并逐步扩充规模(开放更多使用者及地区) 07/20 10:40
: : → ticks:卖App或web service完全只是产品实力的较量,一个语言包或多 07/20 10:42
: : → ticks:语系支援对外国竞争者而言不是一个大不了的门槛。 07/20 10:44
: 推太多行不如回一篇(洗文章的机会岂可放过xD)
完全欢迎 XD
: 若要说区域的限制造成的先天条件优势/劣势
: 与其说是市场或使用者基数大小的差异性,不如说是开发者基数大小的影响更大,
: 对软件产业而言这点尤其显著。
: 以美国而言,若公司地点不在那几个聚落,例如湾区,西雅图或几个著名
: 理工大学学院的附近,找人、挖人的"货源"的品质及数量都有显著的差异。
: 这造成的劣势长期而言,即使都是同是美国公司,影响还是不小。
: 即使纽约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华盛顿特区离白宫最近,
: 仍然不见得是科技公司创业的首选。
: 但造成这种聚落效应的因素却不是市场、供应链,而是人才。
我觉得不是区域的限制,应该说网络无国界,有的是文化的限制。
文化会限制我们的想像跟脉络,很多想打入美国市场的产品,
作的第一件事情都会是去台湾化,这点可以仔细观察看看。
但很多台湾公司好像没意识到这件事情,把国际化的方向想错了。
目标给谁用,就会决定不同的文化。
美国软件、网站,常常来就是会跟台制的软件有很大的不同,
对岸的软件、网站也跟我们有非常明确的区隔。
这比较像所谓的文化识读,算是作产品的人自己要去考虑的事情。
至于 RD ,其实 RD 的群聚效应当然是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台湾的软件业永远都集中在台北市,
因为这里是人才的群聚点。
但台湾产业过去因为创业不兴(现在应该相对的有好一点了),
而且既有产业非常保守,
所以导致整个台湾岛上的资深人才发挥相当有限,
而这群人因为没有舞台,不是加入外商,
就是出来创业制造自己舞台的路线。
但人才创业是不是一定能成功其实也很难说,
而且这样其实也是蛮浪费资源的。
我认为就在国内主要就是在一个产业结构转型的时期,
市场的转换、新开发者的培养(不能再因此产生断层了)、
国内企业对于自主性人才的适应、对于从生产链到研发链的转换等,
都是这阶段该先点出来很重要的问题们。
这产业的每一环,
从学校(学生)、新人、主管、猎人头、产业(公司)、社群等,
都会需要在这一环各自去努力、教育自己所该做的。
作者: AmosYang (泛用人型编码器)   2014-07-20 12:00:00
这讨论串很有意思 :D
楼主: TonyQ (自立而后立人。)   2014-07-20 12:01:00
@AmosYang 一起进来聊啊 XD
作者: AmosYang (泛用人型编码器)   2014-07-20 12:31:00
让我消化一下这些资讯,看看有什么我可以补遗的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