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吸收地气 台湾社会企业遍地开花

楼主: geniusjackie (自行车霹雳游侠)   2013-07-01 21:15:24
吸收地气 台湾社会企业遍地开花
精彩图文: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905/794/931
记者游婉琪、刘开元、邱琼平/台北报导
(图:“山芙蓉咖啡艺廊”,意外发展出特色观光旅游,间接帮助苗栗南庄周边产业,是
社企在地化的类型。 报系资料照片)
社会企业近年渐成风潮;有的专替落后地区提供产品或服务,弭平城乡与贫富差距;有的
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弱势族群失业问题;还有企业直接向上游生产者购买或代售产品,免
去中间商层层剥削。台湾社会企业重要特色是“在地化”,即使规模不大,却彰显对土地
深厚感情。
第三部门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政大公行系特聘教授江明修说国内发展较成功的社会企业,
共通处除了经营者具备创新思维,更懂得“吸收地气”,结合社区营造概念,使用在地原
料制成产品、雇用地方居民,进而带动社区的经济蓬勃发展。
阿原、山芙蓉 带动社区经济
他以“阿原肥皂”为例,原料用在地植物,提供了当地妇女就业机会,还建立具国际知名
度的台湾品牌。苗栗南庄的“山芙蓉咖啡艺廊”,原是单亲妈妈翁美珍返乡经营景观咖啡
屋圆梦,却意外在南庄发展出特色观光旅游,间接帮助周边产业复苏,也算社企的一种类
型。
经常走访两岸三地宣扬社会企业理念,江明修说,一名在大陆农村推动社会企业的经营者
曾告诉他,对土地有着深厚情感的台湾人,或许不完全懂社企经营,却可以对着一根草、
一只蝴蝶说上半天故事,这正是台湾社企遍地开花的关键。
喜憨儿 企业加持更人性化
除运用在地元素结合公益理想形成社会企业,政治大学企管系专任副教授黄秉德观察,现
在有越来越多的社福团体,也开始积极摸索转型为社会企业,只为不必长期仰赖政府支持
与民众捐款维持组织。
黄秉德举例,像喜憨儿烘焙屋与华硕合作,在华硕开面包坊,由喜憨儿负责训练员工、华
硕提供生产设备与门市据点,并鼓励员工消费。这种合作模式为企业工作现场注入更多人
性化元素,也帮助公益团体获稳定营收。喜憨儿基金会目前在全台有25间烘焙坊、三家庇
护工场,过去一年营收2.5亿元,加上捐款和政府补助年收4.2亿元,被视为“社会企业”
成功案例。
喜憨儿基金会行销总监张幼霖说,在台湾,社会企业定义依然模糊,他们认为称做公益事
业最适当。
彭婉如 有使命的非营利组织
彭婉如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王慧珠表示,“社会企业”若指的是企业有盈余后成立的基金会
,较能被社会大众接受,也比较符合“企业”涵义。彭婉如基金会将自己设定为“有使命
的非营利组织”。 虽不认为自己是社会企业,但基金会乐于学习企业管理模式。她表示
,目前提供的服务中,仅家管员有盈余,但照顾服务员、居家陪伴员等则是亏损,获利可
拿来挹注其他服务的发展。
伊甸 给身心障碍者就业机会
伊甸基金会寻求更多企业合作方式,目前与永龄基金会、台艺大合作,成立视障者学习制
作羊毛毯的小型作业所,还和直销商合作开咖啡店,让身心障碍者有就业机会,未来还打
算跨业结盟。
大爱科技 把爱心变为助人力量
大爱科技总经理李鼎铭说,社会企业善用企业力量,将爱心化为实质助人力量,盈余主要
用来投资社会企业、继续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而非为出资人或所有者谋取最大利益,他
强调“完全回馈”。
黄秉德说,台湾社会企业类型众多,但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许多公益组织董事会成员
即使是企业家,但往往只挂名及捐款,没有搬来企业经营理念。 江明修认为,发展社会
企业更希望带动的是提升公益的服务品质。他说,西方许多国家的社企之所以蓬勃发展,
是因为政府在背后扮演重要的支持角色。但反观台湾政府,对社会企业的观念,“似乎还
停留在民国初年”。
【2013/01/15 联合晚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