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关羽绝北道评传》

楼主: F00L (愚者)   2019-05-24 18:16:42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铭言:
: : 我的理解有点不一样捏~
: : “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在我看来是指“孙权”吧?
: : (您上面推文是指“曹操”?)
: 其实史书的解读本来就见仁见智,小弟想法是这样滴,〈鲁肃传〉:
的确是见仁见智,感谢H大分享。^^
: "..今(刘)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
: 与(曹)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刘)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
: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 《汉晋春秋》:"吕范劝留(刘)备,(鲁)肃曰:“不可。将军(指孙权)虽神武命世,
: 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
: 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 显然鲁肃早在赤壁之前,就已经盘算好,要说服刘备安抚刘表底下的荆州人
: 则若后来又变成要孙权施加恩信于荆州,似乎形同希望荆州人,把支持的对象从刘备
: 转为孙权..这样不就有点像前功尽弃OTZ..甚至就刘备的人气而言
: 意图使荆州人从心向刘备→转为心向孙权,搞不好比原本心向刘表→转为心向刘备
: 的难度还更高@@
: 简单讲就是鲁肃一开始就没打算把拉拢荆州人心的任务,从刘备手中抢过来给孙权来做
: 自然不会有孙权"恩信未洽"于荆州的问题啦
: 然后就修辞的角度来看,要如何解释既然"曹公威力实重",那为何"恩信未洽"咧?
: 我的解读是人心已为刘备所获,这点从大量百姓自愿跟刘备逃亡,可看出来
: 所以即使军事威力强如曹操者,仍旧有军事所无法征服的-人心
: 再来套用以前英文老师最爱讲解文法的啥修饰啥,应用在这里的话
: 便是"多操之敌"指向"曹公威力实重"
: 正因为曹兵势大,故需继续让刘备凝聚荆州人心,以这个角度来给曹操施加更多压力
: 一点浅见请参考:)
不敢当,H大您太客气了。
愚者不才,在此也将该段的理解分享出来。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
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汉晋春秋》
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
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
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
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开内部会议时,吕范提出周瑜“把刘备留在东吴”的建议,鲁肃表示反对。
鲁肃反对的理由是:
孙权将军虽然是盖世神武的主公,但目前曹操财雄兵强,势力胜过我东吴。
我们(周瑜)刚拿下荆州南郡,对当地人还没有建立恩信情谊,所以治理不易。
不如把这块地先拿去借给刘备,让刘备来抚治当地。
反正刘备是曹操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对我们来说就是朋友,
如此我们不用花本钱治理,就可以让荆州养军队抗曹,这才是最划算的方法。
最后孙权同意了鲁肃的意见,会议便以“把南郡借给刘备”为结论。
孙权的假想敌一直是曹操,刘备是工具人(看要怎么利用最合适)。
周瑜的想法是挟刘备于吴都,以令关张在前线周瑜帐下为东吴效命征战。
所以在会议中,吕范就再把周瑜这临终的建议提出来。
(刘备上东吴时,周瑜应该在西线准备伐蜀,可能是将死去,或者是刚逝世。)
而孙权决定采鲁肃方案的理由有二:
1.鲁肃版说的对,把曹操的敌人结交来当朋友,让刘备北抗曹操,这样很划算。
2.周瑜版有执行上难度,日后哪天大意没制好刘备,然后被他跑回荆南就麻烦了!
在东吴考量的两个选项中,南郡是东吴自己治理?或是借给刘备发展?
都不用回忆过去“曹操在南郡的人民忠诚度”。
也就是说,
鲁肃建言中,“初临荆州恩信未洽”是考量东吴要花资本投心力的程度,
以做为是否要借给刘备的依据。
从战略上来说,南郡补给线太长,而且阵面过窄易被截断。
此外,曹操襄樊军区往南的压力会很大(威力实重)。
面临如此情势,东吴又在“荆州人长期反孙的情绪下”治理南郡(彼此未融洽),
欲维持这样的前线,就算孙权将军再怎么神武命世,还是得大费国力而感到吃不消。
以上是我对该段的理解,也分享给H大您做参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