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民路一二段(中正路以北)在民国7-80年代都市计画图有设计出来 btw这本档案还有画老街溪加盖中坜区民族路三段往西经过平镇区双连坡路段 段名会变双连一二三段 之后回到中坜区变民族路五段 XD经过平镇区路名还叫民族路 段名变成双连一、二、三段六段过了好市多再过大转弯之后 会有一边房子是民族路对面房子却是中山东路的状态区界北边是中坜区、南边是杨梅(五段)和新屋区(六段)三段以前的民族路也跟平镇交接 南北两边也属不同区但~简单看起来属于中坜的延伸 说他算中坜应该ok吧过岭地区民族路上的店名有杨梅/中坜/新屋+民族/过岭似乎民族路不属于任何一边 再来杨梅市区也有条民族街举虾皮店到店 中坜民族店不在市区 平镇民族店才是XD[维基] 中坜都会区都市计画区: 整并4块旧时代都市区变成大中坜=>所以过岭4行政区交接地也可以视为中坜(?回到内文 民生路在日治时期地图就有这条小街近二战日本地图还没有中山路(中兴桥) 但美军地图已有美军地图就没画民生路 已经变成不重要的巷子美军地图里民权路是兴建中(沿着土路升级吧)旧地图纵贯道是过新街桥、中坜新街 沿着大同路到老街然后从义民路出去政府光复之后就开始有外环道的想法 包含环西路上中坜高中、新明地方眷村(美丽新村)、新街北边东西向街道看起来都是预留要开外环道的设计中山高开辟时也完成了义民~民族路之间的环南路(当时叫育达路) 所以政府大方向不上想拓宽市区的旧纵贯道而是避开民宅 另辟宽敞的外环道
https://www.tcd.gov.tw/uploadfile/tcd_plan/201010819144822.pdf 民82年的都计书(我最前面4/5楼提到的)那时候义民路一二段是还没征收房子开辟的状态 地图都只有民权路 是都更过把民权路断开了有了外环道和棋盘状道路之后 将大同路等改为非通过性街道 铺上地砖以和棋盘道路区分 尽量阻退通过性车流我想就是他的用意吧 是兼顾历史痕迹的发展方式地图参考:桃园&全台的百年历史地图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oyuan.aspx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_zh_TW.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