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直接把我想讲的发一篇好了
其实大多数驾驶者,并不是在意“速度够不够快”
而是“我体感的自由车流速率”是否跟速率限制(包含设计速率,实际速限)落差过大
而区间测速则是无限放大这种不适感,所以我个人是非常反对在不合理工程/速限下
使用区间测速去找普通驾驶者的麻烦。
而很多官员或者甚至是乡民的误区是,“这些人就是想超速啊,要更强力的防止”
所以就变成广设区间测速,广设测速照相
而不是去探讨该路段自由车流速率是否合理,是否跟速限有落差
另外自由车流速率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是,
由于这是取决于驾驶者本身经验跟直觉综合起来的表现,
所以老车,操纵性不好的车,都会自主直觉的降低这个速度。
简单的说,这六个字其实本质上就是“相信驾驶者的经验”
首先有点反直觉的是,你让道路以人因工程降低驾驶者的自由车流速率
这不见得会降低驾驶者的舒适度,有时候反而是提升。
我以北宜举例,现在的速限40(少数区段50)真的按照这速限去走,
大多数人应该会感到非常不适,是因为他“直觉可以开的速度”跟速限落差非常大
我们假设一下这种场景,而北宜有几段是这样
很多大直线段一望无际也没有叉路口,却因为区间测速得一路40到底,
这就是所谓的不合理的速限。而40的原因是因为前面有个可视距离很低的盲弯
而这个盲弯又是个陷阱盲弯,看起来很好过,但是其实是个连续弯路且很危险
那人因工程来讲应该怎么做?
虽然我个人觉得减速带是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但是这是最浅显易懂的方法
在弯道前渐进式的降低车道宽度,然后再辅以产生小碎震的减速带提醒,
在入弯前再来一个大减速带,配上车道分隔线扩张+黄金棒棒糖
视觉上就让驾驶者有充分的准备来降速进入
当然,绝对不可以在弯道中放减速带,会死人 -_-;
整个设计的本质是
1. 信任大多数驾驶人的经验跟直觉(所以才有最佳速限是自由车流85分位得研究)
2. 如果有地方的确是违反直觉的(如前面提过的连续盲弯,或者多行人路段)
利用人因工程降低自由车流速率,并且有充分提醒
3. 道路设计上尽可能避免做出违反直觉的的设计,如一条宽阔的单线道(这够糟了)
然后再以同宽近一个高死角区盲弯
4. 合理的降低自由车流速度反而可以增加驾驶的舒适感,不要怕人因工程
当然现代工法进步,也能用新的工法降低死角,提升速限
但是我想说的是,在的确有工程上考量的危险的前提下,
我们其实还有很多手段可以让让驾驶者慢下来,而非单纯的速限
整个核心是“我信任用路人,在正常提示下都会以正常速度通过”
而非建立一个连正常用路人都走得很火大的规则要大家遵守
到了这一步,我们再来取缔不正常用路人才比较有意义
区间测速,测速照相,科技执法(尤其是那种盲弯超车到处剪线的智障)
应该是拿来对应这种摆明就不是正常使用道路的用路人
而非去找正常用路人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