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铁路地下化后,有观察新左营 高雄 凤山这些车站的月台使用
这几个站都是列车会全停(极少数不停的就算了,至少大部分都有停)
新左营是调度站,所以先不讲
以凤山和高雄来说
月台的使用就是完全不同逻辑
高雄的使用方式就是AB侧轮流
(虽然高雄通过线是1A 2A 但应该不是重点)
而凤山则是极端使用通过线那侧 1B 2A 轨道
除非有待避才会使用1A 2B
为什么同样的全停站,而且两边经过的列车也几乎一样
为什么凤山的运用和高雄就不一样?
同样另一边地下化的地方,也有三个全停站 松山 台北 板桥
松山的逻辑比较像凤山,非待避列车都停正线,有待避才停1A 2B
台北 板桥则比较像高雄,两边轮流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另外发现高雄改点后,高雄站待避列车的次数变的很多
以前旧高雄站很少列车待避的
多了很多通勤站是原因
但为何凤山站却很少待避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