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
109-1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黄鸿信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日文系选修
δ 课程大概内容
学期前半老师导读相关论文,议题包括属性と言叶、言语行动、言语生活、言语接触、言语変化、言语意识等,但不是所有发下来的论文都会讲。
学期后半同学报告期末研究,每人会有两次上台的机会,第一次要提出研究发想,第二次理想上是要报告研究成果,不过因为时间太赶了,绝大部分的同学就报告当前的进度。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老师会自己印讲义。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学期前半是单纯的讲述式教学,不要求预习,而且有时候是当天才会拿到上课要用的文本。
学期后半就是台上报告,台下回馈。我觉得同学们给回馈还算满踊跃的,然后老师给回馈也很积极,但有时候好像没办法对上台上同学的频率,就会一直在打转。
如果你是没办法两节课都在听别人讲话的人,那可能会觉得小无聊。不过如果你愿意提问或回馈,应该会比较有趣一点。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平时上课出席、期末报告各50%。
学期成绩拿A+的有53.33%,似乎有点太甜...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如上,没有考试,只有期末的研究报告。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探究自己有兴趣的社会语言学议题,我觉得满有趣的。
可以一提的是,美国的社会语言学满重视“音”的,像是最有名的研究就是的Labov去百货公司听人家说"fourth floor",借此观察"r"与各社会因素的关系嘛。不过呢,老师很强调日本“言语生活”的传统是观察“词”,例如柳田国男的《蜗牛考》。所以呢,如果有同学如我期末报告是做“音”的,就会得到老师的一些回馈,但也不会因此就被说要换题目或扣分之类的就是了。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课表上说缺课三次以上就不计算其学期成绩,不过老师似乎没有在点名。
老师导读的论文都不会很艰深,所以没有社会语言学的任何基础也没问题,当然有的话会更好啦。不过因为论文都是日文,所以个人认为外系同学没有N3程度的话就只能听老师讲解了,可能没办法自行阅读文本。
老师的个性比较直来直往,所以他批评论文时也许听起来会有点凶,但他的意见确实是很有见地。当然给同学的研究报告意见时也可能会有点严厉,只是我有时候就觉得好像没有像他在评论论文时那么能直指问题核心了,也许就真的是有一点小隔阂吧。
另外,老师有一点我很不能接受的是,我们最后看了有关寒溪语的论文,里面用了原住民语的罗马字拼写,有些像是c和x可能让人比较没办法马上了解那表示什么音,但老师身为一名语言学者,竟然以他一贯比较严厉的语气说了类似“这在写什么啊”的话。我不确定他是在批评还是单纯的提出疑惑,但是我听到的当下就觉得有点不爽,感觉满不尊重该语言的拼写方案的,而且老师也应该事先备好课吧。希望老师之后开课不会再有类似的发言了。
还有,老师是退休了回来兼任,比较不会用电脑,每次上课都是从嘉义搭高铁来台北,总而言之就是课外时间比较难联络得到老师,所以有事情要找老师的话,一定要趁上课时处理好。
Ψ 总结
一般讲社会语言学,都是以西方的研究为主,不过日本对于“言语生活”的研究其实略早于美国而自有其传统。我不敢说在这门课上会学到很多理论,不过至少会看到一些实际的现象,以日本“言语生活”的角度切入,也许能提供我们一些不同于西方学术框架的思考。
老师虽然被我讲得好像很凶,不过人很热心啦,学生如果有问题,他很愿意花时间解释的。而且这门课拿A+的比例过半,功利一点来说,对拉高GPA也颇有助益。那希望对此有兴趣的日文系学弟妹可以把握机会,趁老师还愿意千里迢迢北上开课时赶紧修这门课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