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是/否/其他条件): 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9-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洪英正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A4通识。
δ 课程大概内容
(先说,我真的没有唬烂)
你要当个主动积极、奋发向上、吃苦耐劳、洁身自爱和勇于尝试,简称公诚勤朴的好人(下文所有“好人”同此定义)。
Ω 私心推荐指数
想要甜通识★★★★★★★★★★★★★★★(学期等第真的很甜)
上课想要玩简单的测验★★★★★★★★★(虽然说是心理测验,但并不严谨,聊作消遣或许更合适)
想与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朋友★★★★★★★(老师会逼你跟旁边的人聊天)
觉得点名是挑战人生极限和无比卑劣的行为 (对,没半颗,周周点,要上cool 填答)
无法接受教授讲话中夹英的人★(老师有点psychology的背景、要当个open-minded的人、这个model、这个project…)
想学到东西★★★(以满分五分计)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讲师放在ceiba上的投影片与参考档案。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照投影片上课,档案会放到ceiba。不过档案跟课程内容不是完全按ceiba周次的顺序上,有点乱,大家课堂上常常不知道在讲哪一周的投影片,上课时要找一下。讲师偶尔会分享他的个人经历或见闻供大家参考。远距采同步会议的方式。
实体的话主要就是老师讲课,会告诉你要当好人、讲一些组织理论、你要当好人跟管理学的矩阵,然后会安排一些测验跟提醒你要当个好人。每周上课大概会有一到两个心理测验(测你是不是时间管理大师、你够不够和善之类的),做完后老师会开放5~10分钟的时间让你跟隔壁同学交流彼此的结果和想法。偶尔会有小团体的讨论(临时随机分组,要整理简单的心得上交)。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由出席率和期中、期末组成。
学期总等第超甜,但考试分数不好看,因为会考非常细,完全在赌前一天晚上有没有看到。期中是“50题选择+个人申论与团体作答”,教授说选择拿30分(一题1分)以上就是接近满分的程度。题目大概就是一大堆讲过的模型或测验,然后问你其中一个测验在干嘛,或是“这个模型有四个部分,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其中之一?”(大概如此)最后是全班每人加20分。
期末因为远距,改由“电影观赏心得+期末报告”组成(原先似乎有个访问的调查报告)。期末报告的内容有三部分:正义论影片的观赏心得、课程内容回应还有个案分析。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考试的话是“选择、申论跟个案分析”(同时出现)。报告的内容跟题目不一定。期末报告的评分原则之一是“有意义的思考”(别问,我也不知道那怎么判定,应该是叫我要当个好人吧)。
有一份个人SWOT的分析作业。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老师人非常客气,很和善,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讲话时会挑字句,推测是想让人感觉有点文雅、有学养的样子(例如把“酒”换成“杯中物”之类的)。
加选是三类电脑分发,实际上以人工加签为主(60位),有寄信的优先。
极重出席,周周点名(下课后约有半小时至cool 填答,会问非常细,连助教都不一定马上答得出来的那种),然后上课不可以趴着。
不用基础。不管你是好人、白纸一张或像杜芬舒斯一样邪恶,都行。
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方便跟旁边的同学交流,讲师是挑大小和人数搭配非常刚好的教室,而且要点名,学生几乎都会到;加上有时候问题很细,或是突然有什么要求或团体回应。鉴于前述情形,我强烈建议跟交流时认识的人打好关系,或是找个同学一起修,这样可以帮忙占位子或找答案,能省非常多麻烦。
不推荐的理由是我认为课堂的论证稍随便了点。例如课堂常做的测验,其实是在未经过专业评估且缺乏严谨实验环境的设计下进行,而且还是自己测一测跟分析,能得出什么可参考的结果实在令人怀疑;又或者像老师会喜欢提文化、东西方的差异。他曾讲程朱理学压抑了中国人的心性,让东方人比较压抑,但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经过很严谨的验证,而且这个概念是把中国人、东方人设定成全部都长一样(大概是没读过书的农夫也跟科举进士一样)。此外,整堂课的核心就是当个好人,嗯…这种事情就知易行难吧,大家也想当好人,问题是很难,这个问题也不是一直说要当个
好人就能解决的。简单不等于错误,通识不等于草率,而这门的内容我认为稍草率了些。以学东西为主要选课考虑的话,我并不推荐(若想交朋友就另当别论了)。
Ψ 总结
“孩子,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
“我想做个好人。”
“怎么做个好人?”
“我想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