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9-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陈博志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经济系选修
δ 课程大概内容
以下是从 ceiba 上节录的课程大纲,可以从中看出这门课想讨论哪些议题。
但参考就好,因为这门课的精随绝对在老师的专栏文章里。
(以下数字代表单元编号,非顺序)
一、为何要有经济政策?
二、常见的泡沫经济不能因为是市场失灵就不管
三、总体经济学也要掌握市场失灵
四、汇率由市场决定既非最适也不安定
五、贸易自由化常对分配和发展造成伤害
六、全球化的安定和公平问题
七、低薪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九、人才和产业发展
十、货币金融需要比总体经济学更精细的分析
十二、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喜欢自己念书胜过于听老师上课:★★★★★
对用经济学探讨社会议题有兴趣:★★★★★
想获得一些经济学观点上的启发:★★★★★
觉得经济学就该由数理模型组成:-★ (这门课完全没数学,请三思)
(6/30 新增)
对学期成绩有所要求,不想被搞:-★★★★★
老师并不会告知你的期中、期末成绩,你只能在他送出学期成绩后才知道。
强烈建议所有爱惜 GPA 的朋友,
如果你想有清楚透明的成绩规定、知晓自己成绩的权利、阅卷的权力,
请远离这堂课,避免 GPA 被这堂两学分的课拉下去。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老师会把他所写的社论文章放在 ceiba
上课内容偏闲聊,但主要会围绕在当周文章的主题。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首先让我为我的不良示范道歉,其实我本学期只有去上过 3, 4 次课...
但照朋友所述,上课的流程大致上都差不多:
老师会在一开始先问同学有没有想讨论的议题,若没有的话就开始讲课。
而板上 107 年的评价点出的音量太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存在。
可能是因为音量太小,教室的中后半段几乎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
而可能是因为我跟老师频率没有对到的关系,我觉得老师讲课的知识密度偏低;
也因此听了几次后,我发现我比较适合借由读专栏文章的形式学习。
因此后续都没有到课。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这点我觉得很谜。
评分方式只有期中考、期末考。
然而考完期中考后的下一周,老师说不开放阅卷,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成绩。
期末考大概也是一样,大家上传完自己的作答后应该不会回传成绩给我们。
因此这个部分我先持保留态度,等到 epo 上的成绩分布公布后我再贴上来。
(6/30 新增)
很凉但完全不甜。(详情请见留言)
大家可以想一下拿不到期中、期末成绩,完全不公布配分的情况下,
突然出来超难看学期成绩杀的你措手不及,却连系办上老师的信箱都找不到,
只能透过 COOL 寄信去 argue 的心情。(BTW, COOL 的寄信功能很难用...)
有些人可能会说是因为我没去上课才使得成绩这么惨,我也就认了;
但考试完全考专栏文章的内容、上课也不会特别讲考试的东西甚至可以岔出去聊,
从推文的反应也可以看的出来,这门课的给分确实有很大的资讯不对称。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期中考是约 15 题的多选题,需用一行文字描述你选这些选项(或不选)的理由。
期末考则是 20 题的简答题,并且给我们 2 周的时间 open-book 写。
基本上考试的东西全部都是老师专栏里写到的东西,
如果能把老师的每一篇专栏都咀嚼过,内化成自己的想法的话,应该不会太难。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经济系传统不点名。
完全不须基础。课程中近乎完全没有数学。
(脑中唯一能想到的大概是 Y=C+I+G+(X-M))
当然如果你对总体经济学有一些基本认识,或修过总经原,
那一定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你吸收在这门课上学习到的知识;
但整体来说,我觉得高中选修公民的程度就够用了。
加签的话,今年老师是委托系办助教帮忙发授权码。
因此想加签的人自己联系助教即可。
Ψ 总结
如果你很缺选修学分,想修一门轻松又不会完全学不到东西的课,
那这门课明显是不错的选择。
老师过去任职于台大经济系主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央行理事...(下略),
因此对于台湾产业有独特的洞见,也很常在文章中 diss 一些人XD;此外,
我认为老师也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学者,从他在专栏文章的笔触便看的出来。
尤其是《国际经济金融的整合与前景》这篇文章,开头让我看了颇有感触;
也能看出老师对于运用经济学来解决产业问题的期待。
而我个人认为,这门课的精随不在于听讲,而在于老师的专栏文章。
当中有许多他对台湾经济现况的观察,以及许多别树一格的洞见,
往往是我们在传统教科书以及数理模型的丛林中所看不到的。
和讲课相比,老师在专栏文章中已经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仅是一个更好的媒介,也能让我们得以重复阅读去理解其中的概念,
我个人认为比起上课,单纯看文章的学习效率高上许多。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体悟,基于自由选择的精神,
就请大家修课后自己判断如何学习是最适合自己的。
不管如何,只要你修了这门课就请你一定要看博志老师的专栏文章。
里面提供的 insight 相信一定能带给你相当程度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