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 106-2 A2 颜杏如 探索台湾殖民都市空间

楼主: Xman1035 (Felux)   2018-07-05 20:40:35
※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6-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颜杏如
δ 课程大概内容
WEEK1 和平纪念日(停课)
WEEK2 课程介绍与导论:人.空间.都市史
WEEK3 台北市街的形成
WEEK4 都市空间中的权力运作(一):从地方到空间
WEEK5 都市空间中的权力运作(二):景观的变化
WEEK6 儿童节(停课)
WEEK7 阅读空间-都市书写与意象
WEEK8 神圣空间的建构;神社
WEEK9 期中考周(停课)
WEEK10 边缘空间的形成:游廓
WEEK11 热带景观的创造与传播:行道树
WEEL12 城市生活
WEEK13 校外教学:大稻埕(停课)(在第12周周末前往)
WEEK14 纪录片观赏与讨论:跳舞时代
WEEK15 战后都市空间的转变
WEEK16 学期报告与讨论
WEEK17 学期报告与讨论
WEEK18 期末考周(停课)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3.5~4颗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老师上课的PPT跟指定阅读(会有PDF电子书,无须另外购买)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每周三堂课,前两堂为老师上课,第三堂课是助教课。
老师上课的时候会用他的投影片,但是并不会在课堂前上传。
老师也知道大家会想要课前先上传,但她颇坚持自己的风格就是了(课堂上有讨论过这问题)
一个学期约有三次小考,但当周并不会先提示(不过跟上一篇评价文的题目一样)
上课时偶尔会问同学意见,但大部分时候都是以他的口述投影片为主。
在学期一开始的时候会分组,一组4~6个人不等,同组整学期会一起户外教学,一起做团体报告,平常助教课的时候也会一起讨论,算是互动会很多的分组。
这学期的助教课则是分为两班,助教两位一男一女,我被分到女助教的班。
女助教的班,一开始是先讨论上周的指定阅读内容(例如这周是第六周,这礼拜的助教课就会讨论第五周的指定阅读),讨论完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分享
分享完后,则会走助教当周的设计课程,有时候是个人分享,有时候会有模拟情境讨论。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评分:
出席课堂与讨论 25%
平时作业 36%(12%*3)
小考 14%(5+5+4)
学期作业(报告) 25%
给分算是中等,不会太甜也不会太刁难。
(写评价文的当下成绩还没出来,所以只能从小考成绩给印象)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没有期中期末考
平时作业分成三篇:
1.古地图运用实作:1500~2000字,上传至CEIBA并印纸本缴交。使用<台湾百年历史地图>的网站,利用至少两种地图,交互叠图,述说百年来地理景观与地貌的变迁。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1/20000台湾堡图(1898&1921)跟1/25000地形图(1921),老师在开学第一周的时候没有说明,导致我写作业的时候不知道,在第五周的时候才多了这项规定,导致我的作业必须修改以符合规定....所以这点要特别注意。
2.指定阅读摘要+心得一篇:1200~1500字,上传至CEIBA并印纸本缴交。指定阅读有两篇,因此里面要包含两篇的摘要与两篇的心得,总字数在1200~1500字内。
3.大稻埕参访规划+心得:规划是以小组为单位缴交(其中一个人上传至CEIBA就可以了),心得则是以个人为单位缴交(上传至CEIBA并印纸本,1200~1500字)。
学期报告:
要求各小组自行设定一个主题,以实地勘察.访问耆老.并用文献史料.古地图.旧照片....等等资料,以书面报告.影片.旅游手册.地图制作等等任何可能的形式呈现。在学期最后两周上台报告呈现,每组时间12~15分钟。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要三次小考且不定时,所以需要每周出席,助教课也需要到,有点名分数。
基本上不需要太多基础,但课后阅读量相当大,做作业也需要花不少时间,因此建议要有一定时间再考虑来修(这学期有一些人是到了学期过了几个礼拜后退出)。
老师是人工加签。
Ψ 总结
纯以内容来说,课程相当丰富,形式也很多元,也有学到不少东西。
但是不少细节都在缴交日前一两周才说,有时候会让人有点措手不及(这也是为什么给3.5的原因)。
若你的时间不少,这门课可以带给你很多以前没学到的关于台湾史的知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