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
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
106-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刘巧媚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历史学研究所
欧洲暨欧盟研究学程
艺术设计学程
δ 课程大概内容
第1周 2/27 Introduction
第2周 3/06 Modernism
第3周 3/13 Modernism and Globalization
第4周 3/20 New York in the Forties
第5周 3/27 A Dialogue with Europe
第6周 4/03 spring break
第7周 4/10 Existentialism Comes to the Fore
第8周 4/17 The New European Masters of the Late Forties
第9周 4/24 Meeting
第10周 5/01 Some International Tendencies of the Fifties
第11周 5/08 The Beat Generation: The Fifties in America / The European Vanguard of the Fifties
第12周 5/15 The Landscape of Signs: American Pop Art 1960 to 1965
第13周 5/22 In the Nature of Materials: The Later Sixties
第14周 5/29 Politics and Postmodernism: The Transition to the Seventies / Surviving the corporate Culture of the Seventies
第15周 6/05 presentation (1)
第16周 6/12 presentation (2)
第17周 6/19
第18周 6/26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上课内容是以Jonathan Fineberg的Art since 1940这本书为主
再配上其他一些专书的部分段落
老师会把上课需要的章节放上Ceiba,所以不用另外买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每周由不同的组别上台报告当周的指定阅读
学期一开始会先分组
再分配每周要报告的组别
基本上每个人一学期至少都会上台两次(不包含期末报告)
在报告结束后
老师会主导讨论
大致就是问问同学对于当周介绍的艺术家及艺术品的看法
在这里老师十分强调同学的回馈
再加上这门课人数不多
所以基本上每个人都一定会讲到话
然后虽然这门课表订是三堂课
但实际上只会上两堂左右
剩下的一堂课助教会安排学生与老师Meeting,讨论期末报告的主题
顺带一提
因为这门课是以英文授课
所以也会有一些外籍生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应该主要就是看学期间的报告,讨论参与,以及期末报告吧
因为老师并没有清楚讲到评分的标准
所以我也不太清楚XD
我自己是上课该做的都有做
期末报告自认有认真写,最后A+
所以应该是蛮甜的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除了学期间的报告外
还会有一个个人的期末报告
主题只要跟二十世纪的艺术相关都可以
报告时间大概20-25分钟
书面报告则是在期末以前寄给老师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因为每周都会有讨论,再加上人数少、老师应该都会记得每个人
所以最好不要无故缺席
基础的话我倒是觉得还好
老师对于这门课的定位也比较像是让对艺术史有兴趣,但没有基础的人可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所以只要有一颗爱好艺术的心(?)
还有一定程度的英文口说能力应该就可以了XD
Ψ 总结
如果是对艺术史有兴趣以及不排斥英文上课的话
我觉得这门课可以试试看
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不会给太多东西
但是如果主动找老师讨论的话应该可以学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