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 华文朗读节译动国界论坛 Graphic Novel

楼主: shadowytrue (柒柒)   2015-09-27 22:51:07
【译动国界论坛|译视界:谈 Graphic Novel 翻译及国际出版新趋势】
译视界:谈 Graphic Novel 翻译及国际出版新趋势
9/26(六)16:30~18:00
华山文创沙龙(华山 1914 文创园区‧远流别境 2 楼)
欧美书市近年掀起 Graphic Novel 热潮,这种文类风格独特,综合视觉与文
字符 素的张力与深度,以自由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变的题材,虏获读者感官,
引起广 大共鸣。但视觉文学(Graphic Novel)该如何定义,如何翻译?国际趋
势走向又 是如何?如何透过翻译能保留原汁原味?邀请大辣出版总编辑黄健
和、纸映企划 执行总监同时也是译者的郑衍伟对谈 Graphic Novel 在国际
间的发展,并讨论台 湾当前趋势。
主持:资深图文书系编辑林怡君
讲者:大辣出版总编辑黄健和、纸映企划执行总监及译者郑衍伟
黄健和:在这里的人大概都是读过一些东西,不甘于只读这些,想要接触更
多怪怪的东西的人吧?
郑衍伟:漫画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空间,它影响到社会大众对于漫画是一个
什么东西的想像。现在会有流行漫画这种东西,是从漫画变得够便宜开始
的,以前的漫画就是报纸上单格的,我们小时候是只接触到这种东西,很晚
才开始有少年漫画,而且那时候漫画是看完就要丢掉的东西,而且书店根本
不进,是要去文具店、杂货店买,纸质很烂,没有人觉得它有价值,根本没
有收藏漫画这种事。跟现在出现graphic novel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外国
的一些图像小说可以作到这种程度,精装、前面还有序。作成完全是小说开
本,对待它的方式也都是小说,开本的大小,封面的设计,序,装订的方
式。跟我们想像的那种没什么价值的漫画不一样。
漫画后来开始出现集结成书的概念后,美国也是在1970年代开始推出了漫画
合订本,比较像是书了的感觉。
林怡君: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漫画作者,日本的ACG文化开始在西方蔚为
潮流起来了,cosplay也开始在美国流行,欧美已经可以看到那种校园冒险
带一点BL的作品了。
黄健和:图像小说的一个关键意义是作者的重要角色开始出现。原本漫画是
一个出版社下面找一堆人来当画者,就都画同一个蝙蝠侠。
郑问《刺客列传》,《东周英雄传》,比较中国风,这个时候还不太容易被
认定是个图像小说,一方面是它都是有原本,照着原本的作品走,另一方面
是画的量太大了。
平凡陈淑芬《夏日之后》1995,90年代之后开始出现。它几乎完全适用摄影
写实的方式进行,对白非常非常少,都像是电影一样的情节
麦人杰《》,1995,号称画风最多的人,可以用左手右手画,创造了一个故
事,我觉得故事跟主题扣和都很有趣,是个恐怖漫画。
《麦先生的麻烦》,1997,又是另一种画风。图像小说一个风格很容易变成
是自己的回忆录,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典GN常常都是在画自己的家族记忆,
《麦先生的麻烦》就是这样,这个画风在那时候做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它故
意把影
小庄《广告人手记》1997,它是以这本书开始进入漫画界的,像生活札记一
样话自己的漫画家生活。
敖幼祥《一只叫做扁食的猫》2001,大抵我们都听过,台湾漫画史非常重要
的人,有一段时期几乎全部台湾漫画创作者都消失了。
麦人杰《狎客行》,2003,这次又尝试不同漫画了,情色画风。当年在
playboy连载,所以都是四页六页的短篇故事,它问了武侠小说这些白天都
在行侠仗义的人晚上都干什么了xDDDD
《台北咖啡》2007,那时候在开始为每一个城市寻找一群创作者画一个故
事,台北我们挑了咖啡当主题,邀了十位创作者进行不同的叙事。
林莉菁《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2012,2012开始有标准定义上的图像小
说,这是先有法文版的,这是它的小时候的叙事,讲它小时候从小被国民党
压榨的深绿生活。
《人间条件》,吴念真的人间条件找了四个作者来画。
《我和我的80年代》,很多东西,包括以前的中华商场,包括现在已经消失

《台北80香港90》
61Chi《小房间》,这个作者的笔下是我们熟悉的台湾,这大概是台湾漫画
第一次出现台湾的长相,台北市,台湾台北的样子。
《TX8》2015,这是一个传奇团体,不定期出刊,不容易买到。它们有一个
摊位,每一期参与的人都不太一样,有一些主力的编者。
郑衍伟:作为补充,台湾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刚刚讲完了,现在看一下那
段时间全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情。
台湾人对于看漫画还是有一个既定的印象,这几年来大概就是“宅”,这是
2015年的电车男作品。弯弯、神之哪、而深夜食堂可能是这几年台湾最卖的
漫画。
现在也开始出现那种脸书图文型的漫画,右下是黄色书刊,也有这样年轻的
作者出来,然后(Democracy at 4am),这种结合议题的图像也开始出来,
像日本55年前要抗议安保条约想要有自己的军队,60年代学运的世代也有美
国的要做爱不要战争等等,想要开始有自己。
日本1958“剧画”运动、1960s法语区“第九艺术”,它们都是想要抗拒
“漫画是小孩看的”这种印象才发生的新名词。同样的事情在美国也有发
生,Will Ernsner就像是美国的手冢治虫,每个礼拜有五百万个人等著看它
的报纸连载。这个PS magazine是一个非常酷的杂志,1940年代它被抓进军
队,结果被军队发现他很会画,就开始帮军队画一些说明书,像坦克怎么
开,步枪怎么拆之类的xDDDD后来打越战又被抓去画,结果到60-70年代的时
候它已经老了,它就在想说我要画什么呢?
那时候美国没有出过“不曾连载、直接出单行本”的作品,它画的就是1930
年代它童年住在犹太区,都是穷人住的地方,有人街头卖艺有人炒地皮炒成
功变房地产大亨,但是它拿去给出版社都没人要出,结果它立刻明白我不可
以告诉别人“请帮我出漫画”,要告诉人家说,我要出一个graphic
novel。为什么叫novel呢?它有一个文学书的印象,而且是长篇的意思,有
一个重量在,所以它希望自己是图像的、又有重量的,你可以看到它的序,
它在序里直接说,我就是要画一个,文学漫画。
你会发现那个时候日本很多的艺文界的人都想要跳进来作漫画杂志。
那时候美国跟我刚刚讲的状况也一样,书店不想进漫画书,所以出了也没有
地方卖。
冈崎京子,我的书系的第一本就是出它的书,在它之前日本的女性漫画家都
是比较浪漫少女,可是到它就开始发现女生可以出来工作可以不用结婚,可
以玩夜店,这个年代的女生要做什么?
它的重要是它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文学,吉本芭娜娜,恶女罗曼死。
12个漫画家与12个大厨合作,结果这个后来变成很多不是爱看漫画的人在看
而是做菜的人在看。
英国去年办了一个史上最大的漫画展,从老的到年轻的,一起去想漫画在这
个时代应该要作什么事情。策展人也作了本书就叫《Graphic Novels》,在
谈说怎样算是GN,然后它在社会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不是一定只能是虚
构的,尤其这个类别。
泰国也开始去谈这件事,它也是想要去打破这界线说漫画只是小朋友在看
的,它就是想说这就是我表现日常的方式。
林怡君:谈一下这么多年来台湾试图我们想要推不一样的漫画,读者是可以
被开发的,目前的样子不足够,你们有没有在推动过程中遇到什么回馈或是
困难。另外,在欧美GN已经三四十年了,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在发展或
是作家值得注意的?
黄健和:90年代是台湾漫画最盛行的时候,那时漫画五万本十万本不是太难
的数字,但台湾在2000年之后整个开始衰退,人们开始不看漫画。这些东西
开始变得不太一样,GN的一个面向是,它不见得被连载,不是有一个连载的
园地,它的作者就像小说的作者一样,默默地把整本画完,中间没有先出现
在大家的面前过。
这不只台湾,全世界的漫画都在同一时间崩盘,一起萎缩,导致大家都开始
一起希望有另一种可能,寻找另一群读者。所以我来推荐这几年的一个有趣
的作品,
《Moebius莫必斯漫画精选集》
Enki Belail
消逝边境Francois Schuiten比利时作者跟法国编剧一起合作编了一个很魔
幻写实的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面绘图诗变成一个
格列芙游记Milo Manara,大辣引进欧洲漫画最好的一本,意大利情色漫画
大师做的,另一个是《激情香水》,情色度其实还满高的,但你不会太反
感,因为有一定的美感。
圣堂黑帮,大力推荐!如果没看过这篇,没看过这个家族的故事但我们看过
《教父》
追忆似水年华Marcel p
出生在她方Johanna Schipper台湾漫画还是法国漫画?
蓝色笔记
魔怪波波 Nicolas De Crecy,要看到它比较快是去看Uniqlo
Japon看见日本是欧洲漫画和日本漫画一个合作的尝试。
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不是个人的传记,但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它的生活记录痕

毕卡索的蒙马特
罗浮宫遇见漫画,冲出冰河纪,罗浮宫系列,谷口智郎罗浮宫守护者、斜眼
小狗,也邀请了七位台湾的漫画家来画它们眼中的罗浮宫。
林怡君:想像一下罗浮宫就像我们台湾的故宫,故宫想要找漫画家来推自己
的文化吗?我们现在想要推漫画创作图像创作很难。
黄健和:台湾这十年的图像创作大概就两个地方,一个是网络,一个是同人
志,纸本的市场被瓜分了,我们新一代的创作者到底会在哪里、用什么方式
找到创作能量?能不能够吸引到本来不看漫画的读者?我身边很多女性朋
友,很多台大毕业的友人,它们从小到大从来不看漫画!也不知道漫画里的
世界是怎样,可是像神之哪出现,它们就愿意进入这个世界,或是像深夜食
堂。
米奇鳗
郑衍伟:美国人口是日本的2.5倍,为什么漫画这么少?
ビッグコミックオリジナル,深夜食堂连载的地方,目标读者群三十岁以
上,每月两期单期发行量六十二万(2014年统计),连台湾的壹周刊都不可
能卖这么好。
可以看出美国还是青少年在看漫画,战后婴儿潮的人都不看漫画了,都老
了,可是在日本就想过着要服务成人,你一开始的心态还有出版的人立场不
一样,现在全世界的漫画阅读人口年龄层都在成长,在(*)做调查发现18
岁以下的漫画读者只占全部读者的2%!现在是一个大学以下的人都没有人在
看漫画了的年代,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比较。
日本的漫画市场近年萎缩了三分之一,所以全世界阅读的人跟买书的人开始
出现改变,你原来给他看的东西它不想看了、没有兴趣了。
我做这个书系直接的感觉是,你就算出漫画书也不能再说你是出漫画书了,
不然会被你的这个招牌号召来的人就是太少。所以有一些漫画书都已经不像
漫画书了。现在一些出版的方式都可以看出不一样,在书店里放的位置也不
一样,开本大小也不一样,定价也不一样,都会涉及到你想要卖给谁,谁要
花多少钱买这本书,开始用比较大的开本,不再节省成本用比较不好的纸来
卖给小孩子,而是用一种比较审美的方式在看你要选什么作品来出版。
蝉世代很特别是它拿了去年的开卷好书奖,很惊人,哇,我们也可以拿这种
书去拿开卷好书奖,这本书在讲你三十几岁了想要去作年轻的事情你要面对
什么。跟对我们这种看漫画长大的人想我们要去看什么漫画的心情不一样,
现在是有一些让从来不看漫画的人去选它们要看什么漫画。
郑衍伟:世界上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人都开始接触图像、漫画。荷兰的建筑
界,它们开始用途向来出版一些书,介绍人与空间的关系。
在英国的医疗团体,它们的团体辅导后来会用画图的方式来做类似艺术治
疗,就把这个东西出版。
现在还有一些东西用网络多媒体的方式来呈现,例如之前世界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