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李克聪:以车为本的交通评估,该改变了
逢甲大学运输与物流系副教授李克聪,近日于《苹果论坛》的投书中,提到高雄轻轨施工
后,大顺路廊交通容量降低,会造成周遭的“交通灾难”。笔者身为三民区在地人,的确
忧虑这问题,但大顺路面临的挑战应不只“改为中运量捷运”一种解法。
而且,我更要回应李教授:以车为本的交通评估,该改变了。
李教授土木工程背景,学有专精;在他文中提及的“各单位已完成的研究分析”,其实就
是李教授大作,实在过度客气。但报告中却未提一重点:分析模型设定了3%、5%、8% 三
种“私人运具移转到大众运输”的移转率,其中3-5%仍会让大顺路廊交通恶化,但若拉到
8%,路面交通反倒改善。以英、日、西等国经验,在有完善配套下,移转率可达10-15%,
不但道路减少壅塞,行人路权也大幅提升。
李教授提到“轻轨欧美日许多城市不算稀有”,这句太保守,世界上已有800多个轻轨系
统,不但欧洲普及,连公路发达的美、中,21世纪后也均有十多个城市新建轻轨。缩减道
路给轻轨使用,更是先进国家普遍作法。李教授以台湾环境特殊,认为运具移转率一定只
有3-5%不到,因而建议兴建立体化捷运,但这可能至少多花400亿经费、延后5-10年通车
。
那么,何不借镜世界成功案例,将经费投入“轻轨速度效率优化”、“大顺路造街”、“
商圈设计”,用更少经费更快减少阻塞,让台湾往人本交通更进一步呢?
李教授也提到,大顺路路边停车格将取消400多格(实为218格),会让商家经营困难导致
商圈没落。但从1950年代丹麦斯托勒徒步街经验发现,良好的步行环境和大众运输导向发
展,可让行人驻留、人潮与营业额也上升。因此各地纷纷推出更大胆的行人本位规划,今
年伦敦闹区牛津街封路造街就是一例。
李教授心目中的未来,仍以汽机车为主,交通评估也仅考虑车辆能否行得通畅。笔者心目
中高雄的未来,则是以“人本”为主,在完善大众运输路网下,逐渐摆脱对汽机车的依赖
。但笔者认为,高雄市府一定要听进李教授的诤言,将私人运具移转率至少10%订为关键
指标,并透过周边整体规划拉抬使用率,实践生态交通。否则“大顺路交通灾难”类似争
议,将会一再上演!
(苹果日报)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71223/126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