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北捷20年砸1兆元盖5条线 本业到现在

楼主: SmileEMU800 (SmileEMU800)   2017-06-29 23:39:12
※ 引述《ckTHU (XD)》之铭言:
: → ctx705f: 让我们继续关心没人搭还要盖的高捷 06/28 07:
48
: 原本是有事在身难以回复,不过看到最近这几篇许多回应很有趣,决定来认真讨论一下

: 推 whyooo: 5条路线,那来的1兆? 06/28 09:
27
: 推 whyooo: 明明就只有7700亿 06/28 09:
29
: 1. 行政院于民国 75 年 3 月核定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初期路网
: 从 77 年北投机厂动工开始就好,过去轨道相关建设都不计,有考虑 CPI 吗?
: http://estat.dgbas.gov.tw/cpi_curv/cpi_curv.asp
: https://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2
: 试算到 105 年均,涨幅 = 64.12 %
: 以购买力换算,初阶路网 4444 亿,在去年来看是 7293 亿
: 这都还不采计六线齐发的初期路网,后续其他路线的工程
: → jago: 其次大额定存年息0.29%(以台银为准),逐年定存一年利息也不超 06/29 09:
33
: → jago: 过20亿(利息所得还要扣税) 06/29 09:
33
: → jago: 反观北捷营运20年累积收益900亿,平均一年帮政府收益40多亿 06/29 09:
34
: → jago: (这还只是算得到的钱),无法量化的社会经济/观光/交通价值又 06/29 09:
34
: → jago: 可观了。说北捷赔钱货?继续自欺欺人吧 XD 06/29 09:
34
: 其实北捷纳入外部效益,对北台湾的挹注绝对是相当大的,不过利率部分希望你参考
: 2. 中央银行公告之历年利率,至于下列数据从 68 年起,是方便对照北铁地下化对照
: 民国 中央银行利率(期底) 银行业牌告利率(期底)
: 年月 重贴现率 担保放款融通 一个月期存款 一年期存款
: 68 11.000 12.500 9.000 12.500
: 69 11.000 12.500 9.750 12.500
: 70 11.750 12.750 10.250 13.000
: 71 7.750 9.000 7.000 9.000
: 72 7.250 8.500 6.500 8.500
: 73 6.750 8.000 6.000 8.000
: 74 5.250 6.250 4.750 6.250
: 75 4.500 5.500 3.500 5.000
: 76 4.500 5.500 3.500 5.000
: 77 4.500 5.500 4.250 5.250
: 后续请自行参照
: http://www.cbc.gov.tw/public/data/economic/statistics/key/interest-y.pdf
: 3. 优先建设之衍伸性经济效益,难道也不用考虑当初政策的机会成本?
: 如版友有兴趣,我们可以来开个工作坊统计一下地区间的轨道建设经费差异
: 推 whyooo: 这篇都告诉大家了,人这么多,还赔 06/28 10:
02
: → whyooo: 所有县市都将大赔 06/28 10:
02
: → whyooo: 还要盖吗? 06/28 10:
02
: → whyooo: 这篇新闻原本是想表北捷,结果反而点出将来问题 06/28 10:
03
: → whyooo: 既然各县市都要赔钱,反而让钱沾更不好推 06/28 10:
04
: 推 whyooo: 媒体应该要从北捷成功经验着手,点出捷运正面意义 06/28 10:
08
: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如果一个国家,在政策制定背后的精神缺乏目标且不明确
: 只会招致社会价值观错乱,既得利益者有机可趁,甚至盘据
: 台湾应该要反思所谓“台北先行,台北经验放诸全岛”的政策思路
: 因为到头来,只有不到台湾总面积 1% 的北市因资源集中,拥有足以支撑的特殊环境
: 政府也放任特定区域在理应机会平权的交通、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等,全面性垄断与扩

: 然后不明究理的声音,将会不断拿台北标准,来检视台湾其他区域
: 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声音还经过台北媒体日夜不停的播送、放大,使社会僵化
: → kenro: c大,在很多版都看到您的大作,推广你的理念是好但还是回归 05/12 00:
46
: → kenro: 论述讲太广就太偏了,且有些话题变成引战而歪楼,其没必要 05/12 00:
47
: → kenro: 只觉得您如也能单从轨道来论应该蛮有意思,国土规划太广远 05/12 01:
04
: 也许会有人认为轨道交通跟首都机能移转,或是跟国土规划离的太远
: 建议可参考几天前于八卦版分享针对国土规划,日本国土交通省的翻译文
: 窃以为跟轨道是深度相关的,这影响到政务官,社会舆论怎么思考,与执行
: 首都机能移転の効果 https://goo.gl/xQ6j36
: https://www.facebook.com/NCPBT/posts/1600872989924200
: 比如以下章节:
: 1*以东京为中心的社会结构之改革
: (1) 打破以东京为首的排序观念
: (2) 促进区域自治
: 2*确立对应政治‧行政系统之新观点
: (1) 促进政治‧行政之改革
: (2) 政策立案视角之变化
: (4) 设立领先的制度及其应用
: 3*全新的经济发展
: (2) 加强相关社会资本之经济成效
: “而为了札幌奥运,在当时人口才刚破一百万不久的札幌建设地铁,
: 即使到现在人口增加到将近170万人”
: 5*重组国土结构
: (1) 有助于直接减轻东京人口过度密集之问题
: “试算了一下主要影响的效果,发现首都机能相关人员所来往的外务省‧永田

: 附近尖峰时间之地下铁拥挤程度能减缓约 10 %。若从开车通勤的角度来看,
: 以目前利用首都高速道路都心环状线之交通量为例,将会下降约 3 %。”
: (2) 打破集中效应之结构
: (3) 创造极致的新首都圈与重组国土
: (4) 复合型情报通讯、交通网络之形成
: (5) 强化灾害之对策
: → whyooo: 基于大众运输,以不营利为目的 06/28 10:
43
: → whyooo: 如果北捷比照高捷费率,早赚翻了 06/28 10:
44
: 其实很认同“大众运输,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共运输本业持平就好
: 也感谢 d3osef 大的认真文 #1P9NXGlf (MRT)
: 外部效益、财务支撑、tod 所要达到的目的、区域均衡发展才应该是讨论焦点
: 推 chiefoflaw: 根本连1兆的利息都还不起 06/28 19:
17
: → DDJJ1069: 北捷的土地/土建/机电/车辆...通通都是"政府"资产,出租 06/28 19:
26
: → DDJJ1069: 给北捷公司经营,又不是北捷公司的资产,利息勒 XD 06/28 19:
26
: → DDJJ1069: 1兆?没有通车的路线你也要跟人家收租金?抢劫吗? 06/28 20:
53
: → DDJJ1069: 北捷又不是一开始就花一兆 XD 初期路网4000多亿 06/28 20:
54
: → DDJJ1069: 拿房子跟捷运相比?我真是醉了....捷运开通带动的房地产 06/28 20:
55
: → DDJJ1069: 租税增加要不要算个清楚?还有联开也帮政府收益上百亿XD 06/28 20:
56
: → DDJJ1069: 还有公共汽车转乘优惠也是帮政府出的(每年11~12亿) 06/28 20:
57
: → DDJJ1069: 算一算从北捷开通到现在,租金缴了400多亿,公共汽车转乘优惠 06/28 20:
57
: → DDJJ1069: 也帮政府出了上百亿,联开也有上百亿,租税增加更多 XD 06/28 20:
58
: 1. 如全岛公共交通建设回归公营公办,及财划法 30 条
: 当初秉持的“改善地方财政,均衡区域发展”的修法精神
: 以及 http://imgur.com/dzBrPlm http://imgur.com/LeSk63t
: 立法院公报 88 卷 5 期 3005 号中册 700 - 902 页
: http:[email protected]/*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29 23:50:00
我只是针对有些人一直想要维持自己的优越地位感到恶心没人想剥夺好吗. 让我来帮忙继续维持贵族地位也没问题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17-06-29 23:51:00
就是说啊,看来看去就某人继续保持台北优越论其他地方可以完全放弃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29 23:51:00
这不是考试和排名 没有别人赢你就得输的道理我们可以帮忙维持你的优越 但别为了自己的固定资产而没良知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17-06-30 00:03:00
反正就等露出把柄再让他去水桶冷静吧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0:05:00
说真的要破坏布局 早在半年一年前就可以开始散发写文章了还需要留时间给这些家伙布局吗 目的就是不要挡路 拿了快闪居然有买地了 然后还赖著扯一堆话去阻止建设的 有够扯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0:08:00
end你们论述能力需加强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0:16:00
我倒还想看你的论述能力咧 虽然大概都是在记帐不是"政策"我查你没写过半篇吧不愧是投资客 好像在台湾能赚得不搞垃圾步数 大概没办法赚对不起 不是投资客 是反对地方建设的炒地炒房者 因为想自己赚之所以挡的原因 居然是怕别人先去布局 哎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0:23:00
你想太多了就是太了解,才会觉得黄线这种盖法,运量不高以后运量不如预期,负债又高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0:25:00
对 缺人口 所以之后的政策会带到的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0:26:00
很难青壮年人口都在流失,整个都市没有生气
作者: hinajian (☆小雏☆)   2017-06-30 00:27:00
感觉你不是针对内文在骂,其实可以把多余内文修掉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0:27:00
并不认为趁现在先盖是坏事 要看未来目标 敢这样必然有阴谋除了国内投资政策之外 还有移民政策 甚至与外国的合作而且北部人现在其实也买不起 所以往南必然增加 自然定律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6-30 00:31:00
我认真觉得这些人是反串的.........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0:31:00
高捷现有的红橘 反而是衰退你们慢慢取暖吧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17-06-30 00:32:00
那么不送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6-30 01:12:00
why谈论述 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作者: hinajian (☆小雏☆)   2017-06-30 01:46:00
总觉得最近批踢踢上面怪人变多了 是五毛吗
作者: lichun1228 (IamAJ)   2017-06-30 02:22:00
whyooo 这种引战的 怎还没桶一桶?别把这里搞得跟数字版一样素质低落
作者: et11117 (et11117)   2017-06-30 02:38:00
很好奇红橘线衰退的说法是哪来的
作者: jago (家狗)   2017-06-30 02:39:00
1.谁说没有相同条件比较?台北捷运在跟高雄捷运差不多路线长度与车站数的条件下,日运量已经破百万了2.台北发展饱和跟让其他县市发不发展什么关系?轨道建设讲的是很现实的营运问题,自偿率问题,跟台北让不让其他县市也盖一点关系也没有啊,说难听点,高雄捷运自己实际运量跟预估运量差到那么离谱,这也要怪台北? XD什么彰化新竹盖不盖捷运也要怪台北?连新竹自家议员都跳出来质疑养不起...真的很看不惯动不动就把讨论先扣到"南北失衡/区域失衡/台北享受怎样..." 只要把这些"序言"先搬出来就先赢一半了吗?一个韩国也不过首尔,釜山,大邱,大田,光州,仁川六个地铁,台湾人口土地经济规模通通都不及人家一半,已经有台北高雄桃园三个捷运系统了,接下来还有台中,还不够啊,要遍地开花到什么程度才满意?跟7-11一样广泛还是全联?
作者: ususa (美国)   2017-06-30 03:11:00
打从一府二鹿三艋舺,到茶叶纺织,北部早在明清时代就已经发展并吸引人口移入,别老扣帽子台北就是靠中央资源怎样怎样
作者: ekes11 (我爱钞票)   2017-06-30 03:30:00
没有重点,第二段更瞎,人口本来就会移动,什么叫台北享受其他县市资源?其他县市跑来台北找工作都还没说享受台北资源,作贼喊抓贼....更别说来台北找工作的,早就一堆定居台北还有第二代第三代等子子孙孙,你这样只会扣台北帽子是要让那些后代错乱吗?而且说台北有多好资源吸引外县市移民?我真是醉了,台北市人口成长高峰期在民国75年以前,那时候的台北也没像样的轨道运输,东区刚起步,信义区一堆农田,内湖区一堆黑工厂,很多马路也不像现在这样大条或漂亮,大家根本不是因为台北生活环境好棒棒才都搬来台北,来台北几乎都是为了找工作或创业,台北的经济发展又不是从中华民国跑来台湾才开始,至少清朝就已经确定它的地位了,否则你在自己中南部家乡也可以找工作/开店阿!干嘛跑来台北?还不是因为台北的聚集经济人潮,台北的聚集经济人潮怎来?又是什么政府资源吗?别闹了很多都是你看这个同乡跑来台北找工作,又听那个同乡跑去台北开店,口耳相传就变成大家"不约而同"的跑去台北,这种形成就像什么迪化街卖南北货..等等愈来愈多人在台北开店,就愈来愈多工作需求产生,就愈来愈多人再跑去台北,不断循环,不是什么都一句政府资源就解释得了 好吗! 像我阿姨舅舅一堆从彰化上来板桥开文具店,也落地生根好几代,跟什么政府资源压根儿就没关系,人家当年就是邻居带他上来创业而已
作者: chiefoflaw (打狗师爷)   2017-06-30 07:29:00
首都为什么不敢根其他国家首都比?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8:07:00
我亲戚也是彰化的到台北中永和,外流比率为一半当时背景是人口爆炸,地方农地不够,台北空地一堆,而且外资大量投资尤其在台北政府又在那,早期外资有哪些?像是日资美资早期大厂。而当时房价很低没有土地问题我也彰化去大台北的我家就一半人口了。都是那时代去的。政府本来就有自己该做的事,而我们只是提醒当时外资为何会选台北,有它的道理。假如中国不逼外资往内陆迁移,腾龙换鸟,你觉得呢可能就跑了台北已经瓶颈了,要走出来而且不外流到国外就只有好好把中南部建设出基本生活圈,成为一个台湾人自己也会考虑的选项。否则难道要眼看着人口追求更可负担的环境流出国外吗当时应该南北还算平衡,但后期就不是这样了。台北也已经在十年前开始进入停滞。这时政府却没有提早预想引导到下一个城市,反而变成冲房价会去台北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各种主要机构都在台北,资源密度极高,很方便台南彰化在古代都比台北人还多规模更大,但先天最劣势的台北却逆天而行,这不是政策是什么说穿了如果不是已经产生问题而且十年了,谁想浪费时间在这个议题上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8:27:00
安平鹿港在古代都比台南彰化人还多规模还大(下略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8:30:00
资金不利用他也不会增加,有人宁愿放任超额储蓄等台北都更完再投入,有够蠢。拿去投资其他地方,创造出的现金流一样可以回头建设台北啊。人家在谈资源怎么最佳分配大家得利,有人却用家计财务的观念在看国家财政,实在不知道要说啥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8:33:00
听起来楼上不去主计处可惜了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8:37:00
计画本就是中央力推的,中央的确有这观念。不用酸而且主计处是管帐统计的,不是负责国家发展的
作者: kamichu (ichigo)   2017-06-30 08:40:00
海平面上升台北就不见了,继续建设台北啊,根本低能炒房才会一直投资在那块洼地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8:41:00
你就一个外人的角度去看外国的发展,会更清楚。例如我们不会在乎东京是否就得必须是第一大城市,日本资源投入京都的话,我们会就客观的角度去思考。我希望看台湾也该用这方式,而不是身为一个东京人去看这件事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6-30 08:41:00
台北的聚集经济人潮的确是政府政策带出来的啊 不然咧?台北政府打广告说我们这里有聚集经济好棒棒?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8:42:00
说真的中南部面积这么大,南下投资也很难对我利多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8:43:00
难怪京都地铁会亏到一屁股(无误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6-30 08:45:00
有人口聚集经济就能带动更多人口 那高雄人口也不会停滞主要还是政府政策的关系 高雄产业没定位 邻市又多了南科吸人口 同样道理台北一直被中央政策独厚 其他县市有的产业台北几乎也有 结果就是带动百万级的人口流入北部然后你跟我说这只是聚集经济的因素?脑袋也太简单了吧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8:47:00
你以为高雄就没高软跟路科吗(?)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08:47:00
我提日本只是告诉你视角用理性,不是就开始要研究日本的经济模式,没完没了有聪明的方法就不要选蠢的我也没规定一定要用哪种规格的轨道,不需要为反而反最重要的是去正视事实,然后开始加入思考方法的行列。而不是还在卡在现象级观察,太慢了赶快跟上脚步
作者: kamichu (ichigo)   2017-06-30 08:59:00
以后台北就是个湖,讨论再多也没用
作者: ususa (美国)   2017-06-30 08:59:00
台北地区经济与人口成长,最晚在日治时代就很确定:1920~1930日治时期城市人口:台北州台北市(16万),台南州台南市(7万),高雄州高雄市(3.5万),台中州台中市(2.4万),台南州嘉义市(2.3万),台北州基隆市(2.2万)。中华民国政府来台后,1960年时人口: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9:01:00
他明明就是说当年延平郡王就在府城发展 看那条件真好(误
作者: ususa (美国)   2017-06-30 09:01:00
北北基阳(206万),台南县市(112万),高雄县市(108万),台中县市(90万),彰化县(88万),嘉义县(71万)。台北市区海拔高度平均20多米,台北市区要被海平面淹光光之前,高雄台南很多地方就要先淹光(海拔平均10多公尺甚至更低)。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9:09:00
推楼上台北湖 根本就是谣传
作者: ususa (美国)   2017-06-30 09:10:00
台北的聚集经济根本不是政府政策带动,早从清末日治时期,台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9:10:00
事实上,台北市区的海拔比高雄高
作者: ususa (美国)   2017-06-30 09:11:00
北地区就因为纺织跟茶叶与淡水河贸易而兴起,反而高雄才比较是因为政府政策扶植而成的城市(逐渐取代台南成为中南部第一大城)ps.高雄人口也爆量成长过很长一段时间了
作者: sziwu1100 (田桥仔)   2017-06-30 09:34:00
同意us大 台北的聚集经济明明就是日治清末就已经形成当时淡水河贸易甚至可以进到新庄.艋舺.大稻埕,后来是因为河道逐渐淤积,才改开沪尾港口贸易(淡水)。高雄人口停滞怪到政府产业?没有政府介入,高雄人口那儿会有今天荣景?(再怎样现在依然也是仅次于台北都会区的地方),日本时代大力建设高雄(高雄市有今日的都市计画整齐街道,也是起源这时候),中华民国来台之后,国家的造船厂、炼钢厂、石化厂继续加码,高雄市也继台北市之后成为第2个直辖市好几年,这些都带动高雄人口继续成长,高雄人口成长停滞要到1990年以后才比较明显看得出。(但台北市也差不多这时间点人口成长停滞甚至还负成长好几年,直到台北市前几年搞了个"助你好孕"才有再成长过)
作者: ferretwind (FF)   2017-06-30 09:57:00
照你这样说,台南曾经比台北大,怎么安平淤积没盖新港反而大稻程淤积盖淡水,淡水淤积盖台北港?没有啦,我们没有盖,港口是自己长出来的 对吧台北人口为什么停滞,啊就满出来了啊看人口密度好吗?所以现在还是靠纺织/茶叶维持台北荣景?怎么台南没荣景台北人口停滞了怎么捷运没有停滞还不停的盖?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10:10:00
因为交通流量还在持续上升(?)
作者: ferretwind (FF)   2017-06-30 10:11:00
台北人口负成长,拼命盖捷运.其它地方负成长不准盖轻轨因为人口数不是重点,重点在没搬户籍的工作人口数量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10:12:00
不过我以为第三期路网都是连接所谓大台北第三环http://i.imgur.com/y35h34n.png
作者: sziwu1100 (田桥仔)   2017-06-30 10:31:00
因为台南安平港淤积之后->就改建旁边的高雄港大稻程淤积盖沪尾港,沪尾港淤积后重心改到基隆港同样鹿港淤积后就改到旁边的台中港港口淤积后新建新的港口,北中南都有...一府二鹿三艋舺(清朝时期台湾的三大港口),各自淤积后都另辟新港(日本时代为最),北部沪尾港->基隆港,中部从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10:38:00
不过我是中部人,我一向是以中部立场而非高雄,战高雄并没办法影响什么
作者: sziwu1100 (田桥仔)   2017-06-30 10:38:00
鹿港->台中港,南部从安平港->高雄港。
作者: XX9 (米鲁国王)   2017-06-30 10:39:00
中部自古南来北往就是交通要道因此这更支持了中部建设过度少
作者: sziwu1100 (田桥仔)   2017-06-30 10:43:00
台北都会区(北北基)人口停滞,起码要到2010年以后的事而且台北的流动人口还是持续增加...台北现在当然不靠茶叶纺织,但至少当年起头台北聚集经济是靠茶叶与纺织,之后建立的经济基础衍生其他经济活动再聚集人口,要说政府资源投入,带动地方人口成长,实在还比不了当年的高雄明显,后期的台湾经济以中小企业撑起一片天,许多民间自己创业的店面跟工厂林立而生,也增加了工作需求,这是民间就业自己形成的环境,非政府资源即便是外国企业,从日本时代以后台北就已经是台湾最大城市,要进入台湾当然落脚台北这个主要大城,企业落脚又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有就业机会自然又增加人口
作者: victtgg (ttgg)   2017-06-30 11:05:00
Lsamia大+1 台北捷运后续路线主要都在新北ex.三峡淡水安坑林口,都还是人口成长的地区。台北市区在松山线之后就宣告一个段落,只剩一个信义东延小尾巴,至于南北环要好长一段时间之后的事了...人口成不成长是一回事,交通习惯的改变才是重点,举例台北都会区都是700万人的条件下,不同时期20%跟40%的大众运输使用量会相同吗?以台北来说,没有捷运以前的台北公共汽车日运量最高约250万人现在捷运+公共汽车日运量超过400万人次,成长超过六成。显然单用台北市设籍人口增减来讨论捷运盖不盖是切不到重点。高雄没有捷运以前,公共汽车日运量最高有到28万人,现在公共汽车+捷运日运量大约31~33万,成长不到二成。原因还是后来台湾经济起飞私有运具的成长,但相对台北私有运具转移到大众运输的意愿跟比例都比较高。
作者: hinajian (☆小雏☆)   2017-06-30 11:54:00
这个板长篇大论不回文硬要推的恶习是何时开始的?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动Aaron)   2017-06-30 19:43:00
victtgg你太有趣了 高捷通车前1年公共汽车运量只剩10万反而高捷通车+公共汽车也有30万 成长3倍 哪里没贡献? 高雄公共汽车28万的年代是蒋经国时期了。而北捷在捷运通车前公共汽车也才200万上下 捷运带动到现在400万 翻了一倍 难道没贡献吗?至于前面有些人以为台北本身很强的就请支持迁都 把首都这项国家政策的因素拿掉 如果台北继续成长那才是台北本身强 不然也只是国家扶助下的大城市罢了。
作者: ji394xu3 (萨埵十二恶皆空)   2017-07-02 09:18:00
楼上又装傻了,高雄公共汽车日运量在捷运通车前几年都还是20几万,现在公共汽车+捷运30万,这还没有计算台铁短程通勤的减等于花了1800亿的高雄捷运,实际上增加的大众运输数量少之又少,难怪高雄的大众运输率105年只有9%多,跟当年没有捷运的时候差不多还有不要成天首都不首都,台北清朝末.日治时期就已经是最大的台湾政治经济中心了,只有弱者才会一直酸成功人士是人生胜利组,却永远不知道人家靠的是自己真本事
继续阅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