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各种言论
但是论点不恰当容易“喜气洋洋”
轨道是一百多年前的技术
但是一点都不过时
载运量是各种运输工具中最大的
举例,一列高铁载客量约为一架客机的2倍以上
公路各种交通基本上是敌不过
如果轨道真的过时,为何各国都在盖高铁,各国都在扩张地铁路线?
(我是否该说公路技术更久以前?)
尽管前瞻计画争议性大
包含多项轨道运输计画效益不高等
但是轨道运输并非完全不值得发展
比方说,花东铁路双线,可以增加花东间(往来台东)班次,也能增加路线使用弹性
台铁增加路线容量(号志改善?)则是全面性增加班次,未来也采购更多列车增班
当然轨道运输保养不易,人口不够多就无法支撑营运,不少路线未经过谨慎运量预估或是
夸大运量数字,的确堪忧,又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东海道新干线这种黄金路线
※ 引述《s6210603 (小玉玉)》之铭言:
: 官员还在缅怀百年前技术!陈博志:前瞻4200亿轨道建设一定要缓下来
: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531004890-260407
: 2017年05月31日 18:07 徐秀娥/综合报导
: 8000亿前瞻计画7月将在立法院临时会闯关,但总统府资政陈博志日前接受媒体表示,
经
: 费高达4200亿的轨道建设并非最迫切,还批Uber、人工智能、无人车都出来了,现在官
员
: 还再缅怀一百多年前的技术,这样真的不够前瞻。陈博志认为,这个4200亿元的轨道建
设
: 一定要缓下来。
轨道运输又不会过时,载运量是全部运输工具最大者,盖在市区当然用轨道
当然有些地区不适合盖轨道,做好公共汽车就好
可是把钱投在无人车就比轨道好?
: 前瞻计画挨批 蔡英文要求部会首长大声辩护
: 根据信传媒报导,陈博志目前是台湾智库荣誉董事长、也是总统府资政,他也是蔡英文
竞
: 选前《十年政纲》的执笔人,对行政院、国发会说前瞻计画有关轨道建设的部份是衍生
自
: 《十年政纲》,他表示,里头并没提到要在首都圈之外去发展轨道建设。
: 陈博志说,以国际标准看台北捷运,路网已经够密了,但台北还是一大堆人骑车,可见
连
: 台北都无法用大众运输取代开车或骑机车,在这样的环境里,轨道建设要做非常困难。
台北自用车数量仍多
那就代表盖得不够密集啊
不然为什么一堆人继续骑车开车
在初期路网(现在有的)规划当时不算市区的今日市区
其捷运涵盖只有放射状部分
也就是转乘不佳
如文湖线以东3条东西向路线
台北还缺几条路线
文湖线东侧2条南北路廊(光复、东侧南北)
松山线北1条东西(民汐)
信义线南1条东西(和平)
放射状部分:三莺、南环、内湖都心直结
其中板南接三莺应该开快速,板桥以南(可以不直通,但平行时空再想XD)
按照其他县市的前瞻轨道计画
上面这些的性质类似,应该9成都会过
(只有三莺拿到…早就动工了)
万大已经动工就不列入了
其中要减少骑机车人口就该开南北线
机车在基隆路上一堆,大多是过福和桥的
而过中正桥的通勤路线则因为会和既有路线太密集而以干线公共汽车接驳较佳
内科现在捷运不够方便
如果南北线拉到松山机场东侧跨河到港墘一带容易吸引搭乘,比起原本绕半圈的路线快速
不过市区轨道再多终究会有大量车流
若道路都不塞车,自然会有开车族回流
真的要减少市区车辆就用入城税等方式
: 陈博志表示,一个轨道建设要做到形成路网,大概需要花30年时间,但现在人工智能、
无
: 人车都已经出来了,20年后的汽车还会跟现在一样吗?新技术一直在进步,现在的政府
官
: 员怎么还再缅怀一百多年前的技术,缅怀欧洲跟日本的铁路多方便呢?真的是不够前瞻
啊
: ,这个4200亿元的轨道建设一定要缓下来。
: 陈博志建议行政院,前瞻当中的轨道计画必须逐件仔细评估,要花多少钱?钱从哪里来
?
: 目的何在?效益何在?都要说清楚。如果评估结果效益不大,那这样的轨道建设就不需
要
: 做。对资源有限的台湾来说,现阶段唯有提升台湾产业竞争力,才能解决低薪的问题,
而
: 这些远比改善生活环境的轨道建设重要多了!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吧
开放私铁和台铁竞争
让捷运路线开无料优等也能和台铁竞争
或许能让台铁专心做便当(X)做长途运输(O)
“前瞻当中的轨道计画必须逐件仔细评估,要花多少钱?钱从哪里来?目的何在?效益何
在?都要说清楚。如果评估结果效益不大,那这样的轨道建设就不需要做。”
这段文字是对的,多项建设的必要性确实不高,要谨慎评估,或减少中央预算比例,让地
方政府再考虑是否要花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