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雄黄线走法

楼主: NTUNewYorker (大嘴巴)   2017-05-16 13:49:53
自从前瞻计画公布以后,小鲁就一直有个疑问。
一般开始分岔的路线不是应该接近尾端时才合理吗?反而市区是分岔段各自拖了一长条,
接近末端才是重叠区,怎么看怎么怪。造成市区段班次无法非常密集,到末端会开始塞车

那怎么当初不直接设计两条独立的线算了呢?还是高雄有什么特别考量我不清楚的,恳请
各位大大赐教!
作者: secondary (次要人物)   2017-05-16 14:00:00
我也觉得看起来超怪的...
作者: Sunny821210 (鲜榨莱姆juice)   2017-05-16 14:01:00
机厂问题吧~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5-16 14:02:00
市区段班距两倍已经不只是服务水准层面的议题,市区段班距两倍会让月台容留人数变两倍,月台宽度上升所以地下车站成本上升或者班距两倍会让列车长度两倍,月台长度两倍增加车站成本建议:重叠区间四线化或干脆绕去其他路廊,记得回来机厂
作者: mh1996 (H.P.J)   2017-05-16 14:07:00
市区开区间车呢?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5-16 14:08:00
区间车就好 谁说一定要从头跑到尾
作者: popopal   2017-05-16 14:09:00
就两条线 相同颜色阿XD...
作者: SHR4587 (SHR4587)   2017-05-16 14:11:00
重叠区间四线化就没那些问题了,但成本还是会增高
作者: Metro123Star (MtSt)   2017-05-16 14:20:00
副都心线和有乐町线的做法,或许可以参考?
作者: dbdudsorj (..)   2017-05-16 14:20:00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一定要一车到底???
作者: et11117 (et11117)   2017-05-16 14:26:00
机厂问题
作者: geesegeese (殴)   2017-05-16 14:35:00
因为是两条,想要共用同一个中运量机厂可以考虑分两期作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6:50:00
我觉得无理取闹不要到这种地步,那就只是往机厂而已黄线当初提就是“一环双连结”,你去看双连结的走法,还有捷运青线的走法,就不会所谓“郊区段较密”这种扭曲
作者: s6210603 (小玉玉)   2017-05-16 16:53:00
青线 有可能是高雄争取的吧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6:54:00
一环双连结是轻轨,当时是要求利用轻轨资源,现在硬改就变成这样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6:55:00
你要市区段变密,简单讲,青线(民族高铁线)盖了就密了
作者: s6210603 (小玉玉)   2017-05-16 16:55:00
打错字 应该说青线是下一次高雄会争取的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6:57:00
青线在高铁左营基地的旁边,规划有另一个机厂没有硬改这回事,它就是“H型”的。一部分没盖而已。所谓的市区段班次较少,因为青线的车也会开过来呀!完整的规划,只是青线现在没要盖,不要扭曲成什么市区不密就和台北的“小南门线”不是随便盖的,那只是后续还没盖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7:05:00
有没有硬改?真要庆幸顾问公司没有敢反抗业主的狗胆XD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08:00
你自己看标题写什么?你在答什么?你这等于是造谣级了喔那个原本的规划就是共用鸟松机厂,这部分请问你哪里有改过就算在你说的“规划为轻轨”的时期,机厂也是只有鸟松另一个机厂是在青线(高铁左营基地的旁边)从那里直通黄线看成“Y型路网”才会有这种扭曲,它是“H型路网”左上没盖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7:16:00
造谣等级?捷运局自己公布的送审历程,去年年底提送交通部的一环二连结期末送审报告是就不是今年黄线这样子,交通部写的审查意见也是请考虑利用轻轨资源~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17:00
反正请上面某 k 拿出黄线除了鸟松还有另外机厂的证据现在讨论的是“Y型网络从哪来”,这个机厂位置没改过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7:19:00
不然找出那一本研究了2-3年黄线地下化的报告来给大家看看XD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19:00
请你拿出黄线在别的地方还有另一个机厂的证据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5-16 17:20:00
说明一下: 黄线轻轨案“硬改为”地下黄线k哪里说到机厂?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21:00
不用帮他啦,改为地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讲的不是这点有另一个机厂,不就不会有“郊区段较密”的问题了吗?我所回答的东西,表达一件事:黄线某些区段不只有黄线车子我说的“你去看双连结”走法:我说的是其他线都会直通黄线这在“规划为轻轨”的时期也依然是如此,其他线会直通黄线黄线的市区段,是会有其他线车子跑进来的,这在轻轨时就有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5-16 17:34:00
机厂问题不大吧 就算五甲段不走澄清湖 往银线路廊延伸只要确保有直通鸟松机厂的轨道 终端不同还是能共用同个机厂啊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34:00
现在某 k 的说词,就是否认青线轻轨可以直通黄线轻轨很可惜的是某 k 的说词是他自己的幻想,是错误的还一直讲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7:35:00
一环二连结是地面轻轨的时代,跟现有轻轨是可以连结的,这在捷运局自己公布的交通部审查意见中也是这样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36:00
青线无论是“规划为轻轨”时期或现在,都是直通黄线市区段无论将来青线是用轻轨还是中运量,这个直通规画是确定的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7:37:00
现在的黄线要跟谁连,只能受限于单一机厂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38:00
是地面轻轨的时代就有的规划没错,可是谁教你轻轨不能下地黄线市区段会有别的线的车子进来,这点没有丝毫的改变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7:40:00
不改地下化不同系统就不会有这一篇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42:00
他这一篇讲的东西,就算是规划为轻轨的时代,也是一样啊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7:42:00
http://i.imgur.com/F3CXQR7.jpg规画轻轨的时代,是可以跟现有轻轨同一系统去连结,交通部意见又不是写心酸的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44:00
说得更早一点,约2002年黄线/棕线的时期机厂就在鸟松了我还是请问:谁教你说轻轨不能下地的?世上没这回事。将来青线若是轻轨,也是一样驶进黄线市区段啊,哪来的不行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7:49:00
我那一句话说轻轨不能下地?还是有人自己幻想我写这句?一环二连结地面轻轨时有机会跟现在轻轨接,现在改地下黄线就只是个Y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7:57:00
你现在不就是又讲了一次吗?你说地面轻接不能接黄线市区段你把所谓不能接黄线市区段的原因,归类到因为它是地下的一个地面轻轨,是可以直通位于地下的黄线市区段,没有不行而且更重要的:青线轻轨可以直通黄线轻轨市区段也就是说从黄线作为轻轨规划的时期,从来市区段都有其他车简单讲,若要市区段有车,青线盖了,黄线市区段就有车了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5-16 18:08:00
原来黄线可以跟现在的轻轨接,失敬失敬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8:11:00
喔,回答不出来,开始扭曲别人的话啦?黄线是可以和“将来盖的轻轨”直通,不是和现在环状轻轨为什么有直通?因为黄线本来就是以可以直通为前提啊
作者: Howard61313 (好饿)   2017-05-16 18:34:00
副都心线和有乐町线的做法是什么?
作者: dotZu (良牙)   2017-05-16 18:40:00
我是针对问题,针对这篇回答,我讲是其他车会进黄线市区段我观察某 k 想表达的意思好像是黄线车可以行驶到环状线上黄线市区段会不会有车?(比鸟松机厂郊区段密)他想表达的是,改成不是轻轨,这样黄线的车开不到别条线我讲的东西是:从轻轨时期黄线市区段就是打算让别线开进来
作者: mazinger   2017-05-16 22:57:00
不懂c大所述班距两倍密 月台也要两倍原则上人是会流动的 班距密 只是利用班距空档闲置空间甚至 班距密 反而加速疏散车站人潮尤其高雄 运能提供还远远大于运量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5-16 23:44:00
市区段班距两倍(例90秒变成180秒) 月台需加大增加土建成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