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什么?学什么?修什么?成什么?

楼主: DavisC (大言希声)   2017-06-06 17:38:22
南海古佛慈训
夫天道自然,人性俱足圆满般若,从容而可到达波罗蜜也。
人生下凡,物欲所蔽,放失本心之作为,识神当权,不知还
乡之路,流浪他乡客地,认苦为乐,醉生梦死实可怜可怜。
孟子曰:山径之谿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
之矣。六万余年之山径谿间,而茅塞之矣,故要求道。人生
落后天迷眛本真已久了,道虽然各自俱有,大地众生皆有佛
性之俱足,久而不能显现,故须要求道,得明师之指点,显
露本来之面目也。
至于道者天命也,在天曰理,赋人曰性,人皆得天命而谓性
,故曰,天命之谓性。既然,道则是理,理则是性,此性是
天道之化名,所以性可谓佛也。
性既然是佛,故佛与性之名词虽异,而本一也。人之性,本
为道,为佛,还求什么道,学什么佛否,这都是自家之物,
何必向外觅道,向外觅佛,所谓以道觅道,以佛觅佛耳。因
为人有道方可以成道,人有佛方可以成佛,所谓成道与成佛
之名词,这都是未达彼岸之假名词,至于大地无众生之时,
哪有佛之名言耳。
其实求道二字是求知之意,为求知道耳,知有大道,知有天
道之性,而使其恢复本来之面目,与天地合其德之谓求道之
意义。故求道得道,并非真的求道,亦非真的得道,更非真
的成道,故不是重新得来之道。人之性虽曰天理,更有三能
也。因为理,理之动则是能,此能是人之生命力,万物亦然
,具有生命力,与天地之理同在,因有生命力,为欲维持生
命之本能,故有食,为欲延续生命之本能,故有色,为光大
生命之本能,故有道。
道为性之本,与宇宙之真理同在,这就是宇宙之同体之谓公
,故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求食与色,此则为私,从其
公则圣,从其私则凡,所谓求道之求知,乃欲明本识末也。
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放什么
心耳,放失本来之天心,此天心若放失,只是求食与色,故
道不现,为求到道之流露,当然就要求明师。
当今之世,人生不知自己有道,以为道是身外得来,犹似鱼
之在水,不知有水,人之在道,不知有道,沈迷在物欲妄想
之中,故以求道二字诱之于入道,再次第讲解成全,使人人
明其本体,至于全体之大用,在表里之精粗达到者,是为复
性之初也。
何谓求道拜佛?世尊如来,在未出家之前,游东门,体会到
人生之苦,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衣食住行之足,仍是假乐
,众生为了生存,强欺弱的争斗,真是不能平等。游南门,
体会人生之过程,由少壮而老之真理,事事之不如意。游西
门,体会人生之病苦,在世事无常的。游北门,体会到人死
了之后,要到什么地方去,到底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之真理
,在世之四苦而决心出家了。为了追求真理,遍访明师,七
十有二,这就是求道的过程。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道有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道是何物,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如何现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悟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离开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不能见道,故要求道。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不能体道,故要求道。
未达道者,则必在妄境之中,一切思想惟识,一切思想惟色
,一切思想惟物,一切思想惟利,虽有义,而是识之物欲也
。故宜拜佛,是以佛做标竿,而学佛也,故求道需要拜佛。
求道为求知,知什么?莫过于知天,知命,知性也。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矣。殀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知天,
知天地之道,宇宙自然之无为实理。知命,之做人之道,人
生在世,以何为宗旨。知性,知性与道通,通达人性,理气
象,一贯达道,知斯三者方可以辨本末,一切无碍也。
求道者,当求人生所行之一条大道,此道欲通往何处,若不
能求得明了,欲往无定向,犹如在苦海之中,失去了方针也
。世间之人,认苦为乐,离开了天,离开了地,甚至离开了
自己,都不知道。
佛与天地合德,垂下金线,导众生离苦得乐,世尊红阳承运
,弥勒白阳当任,都是为众生之宝伐。三教本是一家,佛以
慈悲为本,儒以忠恕为本,道以感应为本,这都是让众生脱
离苦海之宝伐。
天地之真理,动而世,五行之生克,化育与克制,是用于人
间报应,水之涧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从革,土之
稼穑,由此五行之动静,造成了世间之所数变化,人可不知
乎,知五行知万物之性,知天地之性也。
因果之造成,因果之会遇,五行之相会遇也。求知之道,甚
为重要,不知无以行,不知无以成,世间哪有不知而可成耳
。欲知事,则以事格其鬼谓坤,父精母血交感,纯干失之中
爻,变为离中虚,纯坤失之中爻,变为坎中满。在母腹之中
十月之造化,四十周期而呱呱落地,后天阴阳二气从口鼻而
入,乾坤颠倒,炉在上,鼎在下,天地失去定位,而入轮回
矣。
人之初乃是父精母血初感而受胎之始,是人之最初也,此乃
纯善而无恶,故曰,人之初,性本善。此浑然之天理本性,
就是佛性,此性与天地同德,故曰天命。是天之明命,有此
明命,佛曰,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此佛性就是如来之性。此
性在刚受胎之时,凝聚于玄关之中,虽不可见头尾,周身之
发肤手足五脏等等,皆在其中耳。
求道之指点玄关妙窍,乃是求知了解,在自性之中,有与太
虚同自在之真如性,此性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说佛又
不是佛,说道又不是道,说性又不是性,不出于言语之戏论
,是色非色,是空非空,只可以无欲而以观其妙,有欲而可
以观其窍也。
古之学道者,研之悟之,至于一旦豁然贯通之时,明师以证
道,朝此方向,默默的耕耘,将此玄关窍之真理,使其发扬
光大起来,谓之得道者,但又不敢泄漏天机。佛传此道,为
传正法眼藏,这自古均以心印心之契机方可得之,未达心心
相印之境界,佛不传,恐不识而毁谤佛法耳。
世尊在灵山会中,捻花示众摩诃迦叶破颜微笑,在师徒之间
, 已经相印着微妙深厚的 菩提真理了,故世尊就以指点而
使迦叶证道。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微妙法门,不
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迦叶得了真传,而成了
佛教的第一代祖师。五祖弘忍祖师,授法于六祖,令六祖三
鼓入五祖室,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谓金刚经之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就是这样的了。
六祖得法,启五祖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来清
净,何其自性本来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俱足,何其自性本
来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故求道是求知道,本来面目
示人之自性,纯清纯净,一点儿污染都没有,妄想心起,才
遮住人之如来自性,故使人认识自己也。
所以从上以来,均是默默吩咐,其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
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
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孔夫子传道给于曾子
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子出门人问之曰:何谓也。曾子曰
:忠恕而已矣。
玄关之真理,虽然是一个窍妙,却是忠恕真理之止处,无思
无虑之天,静而菩提之体,动而忠恕之德,不偏不易之至善
地也。诸佛菩萨,由此法门而达其铨,观音菩萨,以紫竹林
中观自在白莲座上现如来,而示人悟之。耶稣以十字架而证
之。儒以一贯,菉竹猗猗,有斐君子,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而证之。佛之正法眼藏,皆与诸佛菩萨之传道,皆有相应之
机也。故求道拜佛,求索尔为求知,道的止处,拜佛乃是之
恩报本也。
http://cf3333.tian.yam.com/posts/12202067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