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和敬

楼主: DavisC (大言希声)   2017-06-04 23:10:31
活佛师尊慈语
◎ 当你看见同修有欠缺的地方时,你是存什么心呢?有生发慈悲要来帮助
他吗?或是自己也中毒了,跟着他的情绪,在变动自己的心呢?这就是徒
儿能不能化性的关键。一个人如果慈悲常存,就不会看见众生的无明,而
会用光明的心来转化磁场。要知道,‘佛道世间成,菩萨苦海行。’
◎ 当徒的心地愈扫愈光明,徒才能如为师所说“解套”,解你“烦套”,
人世间有什么烦恼呢?其实没烦恼,是自己找的,只在一念之间而已,有
问题其实是自己找来绊自己的脚。当徒能解开一切,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用善心把你那功名利禄、七情六欲全部扫开,全没了,就是一身清清静静
,你所做的就是无心无性,一切真心了,自然恢复赤子心,就可天真、活
泼、可爱,哪来的烦恼呢?
◎ 懂得‘敬’字,便是开始化性了,人与人之间有“六和敬”的修行功课
,乃是指“同戒和敬、同见和敬、同行〈利〉和敬、身慈和敬、口慈和敬
、意慈和敬”,从我们的视、听、言、行中去改善,只要愿意改,就能变
成善。
◎ 真正的无价宝就是祥和,修道人就是要带着祥和之心,很慈祥的对待人
家,和和气气的对待人,不要排除异己。你认为这个人跟你的想法不同,
你就排斥他,这样可以吗?和你信念不一致的人,你就不跟他来往,可以
吗?如果说修道人排除异己,那能够用道来和天下太平吗?所以要以祥和
对待人。
※ 注:《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同修大众,同作
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
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同修大众,共同
信佛、修道,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同修大众,同一
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
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同修大众受持戒
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同修大众对于出
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
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同修大众,不论
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
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
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
◎ 广义而言,一个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
美满安详;一个团体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
发挥团体的力量;一个社会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
诤,成就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
能和合无诤,成为一个富强康乐之邦。
https://www.facebook.com/Dau0123/photos/a.1129631350398921.1073741828.1129452003750189/1535150576513661/?type=3&theate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