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小国都有噩梦:伯利兹的反危地马拉情结
http://forum.hkej.com/node/134963
不久前,到中美洲国家伯利兹(Belize)旅游,回来不久,就看见当地出现“大新闻”:
考古学家在玛雅文明遗产发现新证据,对考据当地“蛇朝”历史有突破性发展。
一般人自然觉得这类新闻与己无关,而那些玛雅建筑我也到过,最深的印象的确不是考古
,而是现实政治的阴影:古蹟坐落于伯利兹和危地马拉的边境,而这条边境,至今还随时
有开战的可能。虽然不少朋友连这个国家名字也没有听过,但争议的背景,居然似曾相识
。
两国争议可追溯到十七世纪,英国人横渡大西洋,抵达中美洲的西班牙势力范围,在今天
伯利兹一带驻扎,并与原住民玛雅人发展商贸,逐渐建立了中美洲大陆仅有的英语区。
后来英国与西班牙签订条约,英国一度放弃伯利兹一带的殖民权,换取英商继续贸易,但
当地早已自治的原住民拒不承认,更多次击败西班牙军队。
后来西班牙统治的中南美洲国家纷纷独立,包括危地马拉,危地马拉声称管有的伯利兹地
区,却选择成为英国皇家殖民地,即“英属洪都拉斯”。在危地马拉眼中,伯利兹就是“
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英治时期,危地马拉继承了西班牙帝国对伯利兹的领土要求,而不少从西班牙独立的中
美洲国家,都支持危地马拉。因为这笔账,伯利兹迟至1981年才能独立,当时危地马拉依
然不予承认。
近年危地马拉勉强承认伯利兹主权,改为认为根据西班牙于中美洲殖民初期的“教皇子午
线”(Papal Meridian),伯利兹西部近半土地都应是西班牙殖民地,所以起码要收回“
大西北”。
至此,危地马拉与伯利兹之间的矛盾从“主权分裂”变为“领土纠纷”,起码变得可以协
商。而伯利兹独立后,那些从前支持危地马拉“反英帝国主义”的邻国,也开始改变立场
,伯利兹才逐渐走进国际社会。
而国际社会也一直努力协调两国纠纷,美国和墨西哥等先后主持多轮和谈,伯利兹独立亦
是联合国支持下获得成功。然而,就是现在纠纷变成领土问题,伯利兹居民仍旧不能接受
半数国土划给危地马拉,因此谈判始终没有进展。2008年,两国政府同意在两国同时公投
,决定是否将纠纷提交国际法庭、并接受后者裁决。不过计划一直被拖延,大概双方都对
国际法庭的裁决结果不确定,而这笔陈年旧帐,确实难算。
在伯利兹期间,一和当地人谈起“危地马拉”,反应可以十分夸张。例如有些说危地马拉
军队会“随时开进来奸淫虏掠”,有些则说伯利兹明智地留在英联邦、纸钞还印上英女王
像,就是为了“归英”,深信女王和英军不会坐视不理云云。再说下去,论据越来越超现
实,但当事人十分认真,因为那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可见无论古今中外,凡是涉及民族主
义,往往很难有讨论空间,却每每是当权者维持管治的手段。在伯利兹海滩胜景听到这些
名词,实在大煞风景。
小词典: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大殖民帝国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调解下,就美洲“新世界”殖
民势力范围划界,双方约定以西经46度为界,以西归属西班牙,以东归属葡萄牙,因此同
样处于拉丁美洲的巴西就属于葡萄牙,这一划界又被称为“教皇子午线”。后来崛起的殖
民帝国如英国等对此拒不承认,但条约影响残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