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四 B88302109 郭馨远
我喜欢用台语跟老一辈的人交谈,
因为你可以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一种光彩,一种被懂的感动。
我从小生长在天母半山腰的其中一个三合院里,
真的是所谓的中国传统大家庭,记的高三那年,曾祖母出殡的那年,
花了三辆游览车才把家里附近的近亲一起到三芝去扫墓。
我想这个年代里已经很少在都市里有三合院,
但它却是一直陪我到长大的深处记忆。
阿公阿妈的生活很俭朴,虽然他们已经不需要,
但他们还是过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阿公坚持在过年一定修剪红竹跟青竹去卖给大家,
还有山药季节扛着一箱箱的无农药山药去建国花市加入农会的行列。
一年四季,我家的高丽菜跟竹笋等时菜从来不用付过钱。
奶奶也坚持着初一十五逢年过节绝不马虎的拜拜,
拜神该用金色的冥纸,拜祖先应该用银色的,
过年就是要做发粿,菜头粿,红龟粿,...
端午就是咸粽,甜粽....
扫墓应该要洒蛋壳,请后土(土地公)喝酒,还有饭菜跟筷子等等,
各有各的顺序跟必备的物品,忘了还一定要回家备齐。
活生生就是一本民俗百科
节日的意义就是所有的亲戚都聚到tu3-tiaN5(院子)一起话家常。
我想tu3-tiaN5的功用除了晒棉被,晒龙眼花茶以外,
最重要的就是晚上一群人坐在外面聊天开心,
没事还会哼哼一点台语歌,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我看着阿公阿妈在唱歌时,眉毛跟皱纹舒展的愉悦
不是我们在KTV那种发泄或是欢乐,
而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满足,一种安心的透心凉。
以前看到路边的阿公阿妈在卖菜总会觉得他们很可怜,
会想为什么他们的子孙不给他们安享天年?
但是后来有空的时候陪阿公去市场卖菜时,
才发现,对他们那一辈的人来说,种菜卖菜已经是一种生活的重心,
失去了这一点点重心,他们就不知道做什么,
每天不去跟厝边隔壁聊聊八卦,谈谈收成,就好像浑身不对劲。
失去了与左邻右舍的交流,他们就不知所措,
因为他们的小市集就是他们的世界。
而这一切又一切却在他们送走一位又一位的朋友后面临断层
对阿公阿妈来说,孙子就是他们人生的延续,也就是他们的希望
我想,这就是为何以前管子女异常严厉的爸妈,
却会像[有你真好]中的阿妈为了孙子的一句话对他呵护倍至,只为了让他开心。
我弟弟小我十岁,他没有在山上长大过,自然也就不会讲台语,
他又是家里的长孙,可以想见阿公阿妈对他的期望一定更大。
但是每当看到阿公阿妈想跟他讲话,但是却无法沟通,
总是侷限在[吃饱没?][有读册无?]的话题,就感到一阵心酸。
不过幸好我们还可以帮他们做翻译,说一些chhio2-khoe(笑话),让阿公阿妈开心。
我发现在台湾或是任何会说福建话的地方,像是新加坡,
只要你一开口说出他们的语言,
大家的脸孔都会散发出一种光辉,认为你就是自己人。
正如到国外去,你一说出他们的语言,哪怕只是一两句,
他们也会变的异常热心,我想这就是一种[懂]吧!
我还记得当我跟我阿公说我现在在上台语课的时候
他一直不厌其烦的跟我解释所有的谚语,还一直好奇老师及同学的学习状况
他脸上那种惊喜让他觉得他是很有用的,还可以教孙子功课,一种成就感的光彩。
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
阿公跟我说最近电视上有一个节目叫一个小孩子上去教台语谚语之类的,
他说一定要转给我看..
我想 从民视有台语新闻开始,陆陆续续就有很多以台语或是方言的节目,
对阿公阿妈来说,是对世界重新找到一个连接,让他们不是被遗忘的一群,
也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馨。
我说,方言这种东西,真的是代表了好几代的感情,
当我在新加坡和朋友的家人用台语交谈,
还有阿公在国外可以用台语跟人聊天时,
我就发现,不管是哪一种方言都好,真的不能断。
因为它可以跨越时空连接起我们好几代的感情,也是我们一直到未来的延续。
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扮起延续的一份子,
也能对所有老一辈国宝阿公阿妈给予信心,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一部份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