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acko1 (asd)》之铭言:
: 身体能源主要来自碳水或脂肪。在低运动强度,好比慢跑或走路,主要是以脂肪做燃料。
: 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身体会倾向使用更多碳水做燃料。正常人身体(肝脏与肌肉)储存的碳
: 水(肝糖),可提供2500大卡,但同个人(如果不是特别瘦),身体储存的脂肪至少可提供
: 50000大卡。脂肪是非常庞大的潜在能源。
: 出发前,作者想知道如果只靠走路,是不是能锻炼自己的燃脂能力? 光每天走路,就可以
: 让自己变成更强的跑者?
: 在低强度运动(心跳112bpm),他能量有66%来自于脂肪,34%来自于碳水。中强度运动(心
: 跳145 bpm),52%脂肪、48%碳水。能量交叉点(心跳153bpm) 50%碳水、50%脂肪,心跳再
: 升高就是主要以碳水为主能源。
: 旅途后,燃脂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心跳110 bpm(66%->91%),心跳145 bpm(52%->70%),能
: 量交叉点(153bpm->168bpm)。最大的进步在于,即使在最大心跳(184bpm),脂肪仍然提供
: 将近25%的能量。
==
好读网页版:
http://coretrain.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html#more
大家好,小弟和几个朋友的团队https://goo.gl/RCiPF5 刚成立,我们致力于推广健康运
动的文化。有兴趣欢迎参观与分享!
最近刚好在学校念运动生理学,看到原PO这个例子就如醍醐灌顶、瞬间茅塞顿开。想和大
家分享本鲁的喜悦和整理,也请板上各位大大多多指教。
前面原PO有提到,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消耗脂肪,直到我们提高运动强度
,才会开始减少脂肪消耗的比例和增加碳水化合物消耗的比例。不过比例也只是一个相对
反应强度的概念,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平常赶个公共汽车的运动强度就已经到达我的高标;对
于couch potato来说,站起来去厕所可能就是高强度运动了。
http://imgur.com/O4jsmpj
人体在使用能源的过程是一个脂肪和糖类燃烧的比例分配,不过因为碳水化合物存量少,
又是大脑必须能量来源,不足够时大脑便会启动各种机制强迫身体停止运动,像是疲劳、
休克等都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但是脂肪的燃烧(或是克氏循环),关键的决定因子就是
氧气。运送和使用氧气的能力越强,就能越晚使用碳水化合物,运动表现就能越好。
http://imgur.com/4g2Jt7I
LT, Lactate Threshold,乳酸阈值,这个点之后随着运动强度的提升,身体累积乳酸的
量也逐渐提高,这个点可以代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界线,因为丙酮酸无法再被快速氧
化而开始累积,使乳酸大量产生。而这个图告诉我们随着训练,有氧运动的界线能够有所
提升,就能在以前进行无氧运动的强度,使用脂肪产生能量,进而省下更多碳水化合物。
http://imgur.com/KQLPDrq
而这篇登山文章的运动模式,和一般我们常见的长时间有氧运动最大的差别,就是高海拔
的"氧气分压"。
http://imgur.com/eKXjqHr
在洛矶山脉里平均超过3000公尺的海拔,中间还有几座超过4000公尺的高峰,这里的大气
压和氧气分压(浓度)大约是海平面的六七成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并运动一个月四周
,能让身体产生非常不一样的结果。
身体血液运送氧气的过程就像是捷运载客,氧气是乘客,而红血球就是车厢。因为车厢车
门的大小关系,所以每次能挤进车厢的人就是固定的比例,举例来说:人多的时候因为大
家会一直推,能挤进去的人就多;人少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推力,慢慢来就还是有人没办法
上车。用数字举例的话,目前车门大小只能让月台上八成的人挤进车厢,100个人在月台
时,就有80个人挤上车;50个人在月台时,同样地也只有40个人上车。
http://imgur.com/quNj3X9
回到生理学的角度,我们的红血球也是靠浓度梯度来抓取氧气,所以当外在的氧气浓度降
低(人潮减少),红血球携带的氧气也就减少(上车的人减少)。当身体需要的氧气不够时,
我们会加快呼吸的频率,就像一直把月台的手扶梯加快一样。频繁换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
吸进更多的气体,因为并没有办法让上车的人变多。身体这样做的原因是一个中枢神经的
反射反应,目的是为了调节血液的酸碱值(所以也会尿多),以提升红血球携带氧气的能力
,就像是把车门变大。除了把车门变大,还有把列车开快一点、班次变密集的方法,达到
增加运量的效果。同样地,心脏的收缩频率加快,就是让血液循环加速。(心搏加速的原
因也和血浆量下降相关,和呼吸、尿量提升的水分流失有关)
http://imgur.com/gaAMON8
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极限,心脏不能无限制地加速,酸碱值也只能在小小的范围内微调。
所以身体能负荷的运动强度(就是上图的VO2max),就会随着海拔(氧气的浓度)而降低,海
拔三千公尺所能负荷的强度上限约剩下八成。
不过刚刚提到众多列车运量提升的办法,还有一个没提到,那就是──把列车增长、多挂
几节车厢。前面没有提到的原因,是因为加挂车厢和加速、开门不同,是不能一蹴可几的
,要给身体一点时间的努力打造车厢。
http://imgur.com/aH8Spdi
回到身体构造,加挂车厢就是产生更多的红血球。叫身体产生更多红血球的物质就是红血
球生成素(EPO),也是目前禁药的名单之一,被列为禁药的原因当然先是因为对运动表现
有所提升(爆发力与持久力都有显著提升),也因为改变血液黏稠度(变浓变黏而容易心肌
梗塞)有数起致死案例而被禁止。另外,加挂车厢也有"借车厢"的办法,过去运动员会把
自己或别人的血液输入到自己体内,以追求更好的表现(也确实有效),但也因为会增加血
栓和心衰竭的发生机率而不再被使用。而长时间待在山上的身体变化,则因为呼吸+饮食+
排泄等多重调控,是一个身体长期对外在环境的自然反应,所以不会有像是打禁药的风险
。
前面提到的都是红血球与氧气,当然就是和有氧运动有关。如果在需氧量较低的运动呢?
很有趣的就是在高海拔因为空气阻力低的关系,不用耗氧的无氧运动表现反而有些微的提
升!
http://imgur.com/Hpc6KbX
同样的概念,有报告指出训练面罩(training mask)的运动表现提升效果不佳。因为气体(
氧气)吸入的体积多寡不是运动表现的关键(就算面罩能增强肺部功能),我们的列车就是
这么大,月台上的人和手扶梯的速度对于载客量的提升没有相关。在海平面的话,就算是
吸纯氧,运动表现也不会有所提升,因为大部分有氧运动表现的决定因子就是红血球。在
海平面时,纯氧让月台上准备上车的人比较多,推挤力道更大,但是车厢最多就只能装80
人,月台上2000个人或是100个人都还是只能上80个。
http://imgur.com/gWsCg1k
如果真的很追求运动表现的提升(竞技等级),要记得(长时间)生活在高海拔,训练在低海
拔。因为最一开始我们提到运动强度会随着海拔提升而递减。所以为了维持高强度的训练
,还是要在低海拔的地方找回自己的极限,否则尽管携氧量因为生活在高海拔提升,但身
体对高强度的运动已经不再熟悉。除了live high, train low的方法以外,现在有一些低
氧帐篷的训练方法和系统,在学理上也应该能得到同样的帮助。
http://imgur.com/nAKJYoy
http://imgur.com/lDvDFc5
http://imgur.com/ue74jww
所以想要达到"原原PO"在长时间下有氧运动的惊人效果,也要把外在的环境条件(低氧)
一并考虑进去喔。不过其实台湾也有很多纵走路线适合这样的条件,如果有登山强者愿意
纪录、分享,相信我们也可以在台湾找到美丽又能激发"原始人之力"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