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izuki (ayaka)
2023-09-08 11:45:52※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 哲学和科学和数学还是分工的关系
: 1.哲学的形上学,知识论,科学哲学处理的是
: 1.1.科学背后的原理原则,像是系统化公理化思考,知识体系的建立
: 1.2.科学背后的默认,好比时间空间,自由意志决定论等等......的概念之类的
: 1.3.科学社群的运作,科学知识的形成
: 1.4.探讨科学的界线以及界线以外的部分
: (好比说精神分析算不算科学? 人的主观性是否是科学无法处理的部分?
: 等等......之类的问题)
: 1.5.对于科学的反思和批判,社会文化的反思批判等等......(这一块当代欧陆比较擅长)
: 1.6.科学和其他领域好比公共政策,法律等等......之间的关系
: 2.数学处理的是
: 思维的工具和模型
: 3.科学处理的是
: 能被经验验证的东西,到了现在的发展是有些理论物理已经不在这范围,
: 就算不在这范围也几乎是哲学领域
: 这三者呈现分工,只是说当代有不少哲学学者不懂其他领域基础,
: 没办法做好分工和互补以及外部批判的工作
: 但这不代表就是这个学科的问题
: 你指的"中国哲学"到底能在学科分工以及
: 这篇没提到的学术和社会文化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
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列举出哪些哲学家也同时是数学家,或者数学家也是哲学家。
我觉得现代物理学家反而比较有可能通哲学。
如果 哲学和数学 是 “分工和互补”,那我比较好奇西方数学发展起来之前,
东方哲学是不是很有价值?因为东方需要建金字塔,需要丈量土地,农业需要
天文观测。
现代文组就是弱势群体(不含法,甚至商),又不能让牛津的教授追在非洲人后面
教哲学。我个人感觉是是文组都倾向于教授通说,免得受众太小不好聘教职。
比较多数文组科目和理组没法比,没法用商业价值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