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殷商族源

楼主: bxdfhbh (bxdfhbh)   2022-08-30 17:26:07
中原文化的发展脉络大体上是清晰的。
最早在9000年前在河南出现了裴李岗文化(代表遗址有贾湖遗址),在山东出现了后李
文化,这都不是主要源头。
稍晚一些,在甘肃东部出现了大地湾文化,这个是中原文化的主要源头。与此同时在河
北省出现了磁山文化。
后来大地湾文化东进,磁山文化南下,合力击溃消灭了裴李岗文化,然后以大地湾文化
为主,磁山文化为辅,吸收了一些裴李岗文化及周边其他文化的东西,融合形成仰韶文
化。
虽然仰韶文化叠压在裴李岗文化上面,但是并不是直接传承的关系。
裴李岗文化被打垮后,人员星散,周边几个大势力大量吸收裴李岗文化的东西,例如山
东的后李文化就吸收了很多裴李岗文化,发展形成北辛-青莲岗文化。
北辛-青莲岗文化分布范围包括山东省全境和江苏省淮河流域,山东人将其称之为北辛文
化,江苏人将其称之为青莲岗文化。
于是中原地区进入了仰韶文化(中原)和北辛-青莲岗文化(东夷)对峙时期。二者内部
都分化出了很多类型。
仰韶文化最强势的是两个大类型,陜西省关中地区的半坡类型,以鱼纹为特色,河南省
的庙底沟类型,以鸟纹为特色。
从鱼鸟纹饰看,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很明显发生了长期的大战,最后庙底沟类型征服
了半坡类型。在关中地区,庙底沟类型直接叠压在半坡类型之上。
庙底沟类型变得非常强势,西至青海湟水流域,东至山东西部,北至内蒙古,南至汉水
流域,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在山东和庙底沟类型同时期的,是大汶口文化,由北辛文化发展而来。
我觉得庙底沟类型的长时间大一统,为后来夏商周文化的同质性打下了基层。夏商周都
发展自庙底沟类型。
然后在庙底沟类型的基础上,各地再次分化,出现了各地不同的文化类型。
在中原地区,在庙底沟类型的基础上,出现了中原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内部分为很
多个类型,但是总有一个强势的。早期的强势领头人是山西的陶寺类型,中期强势的是
河南东部的造律台类型(受山东龙山文化影响很深),晚期强势的是河南西部的王湾类
型。
与此同时在山东省,在大汶口文化基础上发展出了山东龙山文化(也有人称之为海岱龙
山文化或者海岱文化)。内部也分为很多个不同类型,但是比较均匀,没有特别强势的

在陜西省,在庙底沟类型基础上发展出半坡上层文化,然后发展成为客省庄文化(即陜
西龙山文化,也叫做客省庄二期文化)。
而在甘肃,在庙底沟类型基础上发展出马家窑文化。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刀就是马家
窑文化的。
也就是说,在龙山时期,河南是中原龙山文化,山东是山东龙山文化,陜西是客省庄文
化。
然后王湾类型直接发展出二里头文化。与此同时山东龙山文化急剧衰落,退化成为岳石
文化。
二里头文化被认为对应了夏朝。其发展脉络可以这样说:
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原龙山文化——二
里头文化
山东境内的被视为古书上的东夷,其发展脉络可以这样说:
后李文化——北辛-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
作者: loser1 (拍嘎爪得白酱)   2022-08-30 21:53:00
感觉可以发展在港漫天子传奇前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