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历史上大包围赛局的比较

楼主: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20-10-11 23:51:21
前面跟中国战国没有关系的部份就恕删了。
: 后来国君越来越自大,在西方,亚历山大直接威逼德尔菲讲好话,东亚的春秋战国也是
: 越到战国,史官体系也越式微,就逐渐失去作用,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全部知识分子
: 人人都熟读历史,如果一个组织中人人有基本常识,一听就知道什么是馊主意
: 除非到了赵高指鹿为马的阶段,否则不会因为一个人提出馊主意就影响国政
: 也可能是纯粹的权力危险平衡,例如齐后庄公姜光滥杀大臣又公然搞人家的妻子
: 结果就是绿光罩顶的崔杼气得造反把他砍了,崔杼干了这事以后,竟然还当权很久
: 显然是因为姜光太顾人怨,但是到了崔杼家也自己为了继承问题内乱,就被庆氏消灭
: 庆氏后来又被鲍氏、高氏、栾氏消灭,可是,崔庆鲍高栾其实通通全都是姜姓后裔
: 自相残杀成这样,所以晏婴在当时就看得出“齐为陈氏矣”,因为齐姜家族的文化
: 显然有严重的问题...但是其他脑袋正常的人要乱搞之前知道处于危险平衡就会三思
: 所有从部落进入贵族封建的时代,不管是早期罗马、古希腊,还是欧洲封建时代
: 都有贵族制衡的机制,不论形式和名称各有不同,这些机制都有防蠢的作用在
: 秦国变法之后拆除了这个防蠢机制,就只剩下教育文化在防蠢,赢政早年出了馊主意
: 还有李斯写谏逐客书让他醒悟,一但出了赵高,进入指鹿为马状态,就没有任何防蠢
: 但是齐国的中央集权化远不如秦,应该不至于会如此
可是齐湣王想中央集权。
这件事也和五国攻齐有关,齐湣王不想让孟尝君继续掌权,
孟尝君怕被杀,因而逃到魏国,魏国让他当国相。
后来乐毅组织五国攻齐,孟尝君跟齐湣王有仇,所以也怂恿魏国参与攻齐。
贵族制衡你举的例子就是我说的大臣放逐、弑杀国君
可是齐湣王想称帝,齐国贵族也可以跟着鸡犬升天,不一定有诱因去制衡齐湣王。
(天子下面就是王,齐国贵族可以跟着齐湣王升级)
另外,我觉得战国时代的国策,受到说辞的影响颇大,
也因此才有纵横家的兴起。
苏代(或苏秦)的说辞,史书上都有记载
我觉得不能说,反过来说史书记载问题,排除有力说辞的影响。
而且战国时代各国请别国人士当国相,或是好几个国家有同一国相的情况,
并不罕见,可以说这些纵横家,就是当时的知识份子,高级智库
那他们能够影响国策,我觉得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