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历史上大包围赛局的比较

楼主: fw190a (las)   2020-10-11 22:32:12
其实概念前面陆续都有人提到,但这边想要做点比较抽象化的整理,
从对威胁的认知来看:
一般看这种包围网,
我们直觉上是用后续历史发展,来确认某国是最大威胁,
然后论述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对抗。
甚至以此评定各国的智商。
并且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这些"其他国家"对此并不是毫无所知,
甚至有意识的合纵/联盟。
问题是,我们蛮容易在这边,开始代入后世的理解,去取代事实上不确定的评估。
对我们来说,不去制衡那个最大威胁,下场就是死,
但对当时的人来说,就算知道危险,他也不可能肯定的判断不制衡就必死。
万一对手外强中干呢?万一对手家中突然出事呢?
其实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可能并不低,
毕竟很多包围网本来就是靠着这种以拖待变的哲学在运作。
但要映证就需要另一波资料整理了。
从人性来看:
本质上,这种联盟就有搭便车的问题。你不认真,而别人认真了,你就赚到。
也有投机取巧的空间,几次的怠惰往往不会出啥问题,
只有等到问题无法解决了,才算开始还债,也才会后悔。
包围网中的弱势方面对的本来就是囚徒困境。
我们很容易只看到避免一起完蛋的合理策略,
却忽视出卖其他人获得的利益,对于后续赛局存活率的价值,
毕竟包围网要对抗的对象倒了,还是要进入新一波竞争,
撑过包围网却倒在第二局,也是悲剧。
从成本考虑:
维系包围网并不是一次性的决策,而是需要长久维持下去的。
维系包围网需要成本,而且成本越高的国家,愿意继续包围网的意愿越低。
这个成本的算法不只是可见的军费,也包括机会成本,
也就是潜在的获取利益机会与大方向发展的空间。
同时因为军力的分配,防线的压力,
产生可能被其他国家威胁的危险性等等,也是付出的一种成本。
这其实也能合并进前面的赛局思考。
即使两国眼中对强国威胁的评估等级一样。
但就像一起买保险,大家出事的机率相等,
但一边保费却比较贵,投保意愿自然就会低。
从不同阶层考虑:
进一步思考到不同阶层与群体,对于成本的负担不同,
比如君主政体对抗中,国家灭亡受损者主体通常是君主,
他所看到的成本和大臣看到的成本就对不起来,形成一种角力。
(ex:赤壁之战前东吴的主战主和派)
即使没有撕破脸明说,也会有不同派别用各种理由反对静态的包围网,
转而主张投入他们能获利的行动,或是争取立功机会。(当然都会说是为了国家好)
作者: plamc (普兰可)   2020-10-11 23:40:00
郭开在赵灭亡后封上卿,不过,问题不在于有郭开的存在而是郭开这种人为何能够把持朝政最后郭开是回家搬财产,因治安混乱被盗贼杀了,真的无言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0-10-12 04:1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