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西方人比较热情活泼外向,华人受到儒家影响,较为
保守内敛压抑,这说法是否为真呢?这里的“儒家”恐怕是指礼教而
不是仁教。完整的儒家当然是仁礼兼备的,但仁才是根本。
要说儒家重视礼也没错,“克己复礼”类似宗教上的戒律,借由
外在的、有形的规范,让浮躁的心情沈淀下来,才能做理性的思考。
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其
实问题不在耳目,耳目与外物接触引动了内心的情绪,激情宣泄而出
,行为才会过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先以礼隔开耳目与外物,当然有助于止息情绪的躁动。
但这只是第一步,如果只用礼压制,就会感到苦闷。情感、情绪
是一种能量,本质上要求舒畅,因为缺少引导,才会往负面发展。真
正的修养不应该是一味压抑,是通过不断累积对义的思考判断(集义
),引导情感向上提升(养气),内在的理性、感性和外在的礼合一
,既怀抱热情又不会逾越分寸,才是“仁”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