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对心的说法比较复杂。象山、阳明对心的说法相对简单,就
是至善而无恶的良知良能。船山大体上是将心视为自由意志,相当于
孟子引述的“操则存,舍则亡”,或阳明的“有善有恶意之动”,是
可善可恶而无一定方向的。“性”在船山才是稳定的道德价值基础。
但船山要回应其他学派(如佛教、朱子)对心的看法,故借用《
尚书》道心、人心的区分,认为心应该包含“心之官则思”和“知觉
运动”两层。知觉运动属于人心,这部分人和动物没有太大差别,虽
然人的身体器官构造与动物不同(就此也可以说最灵),但都是接受
外界信息刺激而不假思索。即使对这些信息做处理(如想像、回忆等
),也还是中性的经验记录,未必有道德价值。“思”才是形而上的
道心,所思的是性中本有的仁义,通过思的历程不断将仁义具体开展
出来,使道理日渐深刻广大,不是只悟本心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