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台湾的国高中
生恐怕不会同意这句话,不但家长和老师经常强调成绩和升学很重要
,要学习的科目也是教育部规定好的,皆是“为人”之学,何尝有自
己追求、探索学问的乐趣和机会呢?这正反映出当前台湾教育的问题
,观念上有偏差,太注重明显的量化成果,以之作为相互竞争的标准
,却忘了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何处。
学习当然是“为己”,但“为己”不宜做狭隘的解释,认为自己
有兴趣或对工作有帮助的才学,没有就不学,那反而是另一种自私。
“为己”是追求生命成长、自我实现,及由此延伸出的爱人、助人,
这才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或工作本质上还是把自己当工具,用来推
动专业领域或企业的发展。但人的心胸可以很开放多元,借由接触不
同领域让思维更灵活丰富、更懂得与人合作,不是固守在某些专业领
域或赚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