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由“君子不器”看大学通识课程的存在价值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9-05-10 23:09:18
※ 引述《YangWenli (半退隐中)》之铭言:
: 我在大学里任教的国文课属于“通识”,相较于专业或主修科目
: ,通识课程常是被忽略的一环,因此有必要对通识课的价值再做一些
: 探讨。一般对通识的印象是理工科系的学生修一些人文课,人文社会
: 科系的学生修一些科学课,但这往往流于琐碎不得要领。其实通识的
: 核心价值应该是“如何做一个人”,专业科目则是训练人成为“专家
: ”。在成为专家以前,如何做人是更重要的。
: 这呼应到《论语》说的“君子不器”,君子并不是特定领域(如
: 四书五经)的专家,也不是什么都学一点,而是具备人之所以为人的
: 特质──爱心善意。专家的特性在于人人不同,且有等级之分,比如
冷漠也是一种对人的态度
右派立场的就会强调个人责任,左派立场的就会强调群体责任
右派的立场,尤其是古典自由主义论述,对人比较冷漠
难道你要说右派是错的吗? 难道你要说自由主义是错的吗?
: 有人擅长数学,有人擅长音乐等;同样是数学老师,在大学里也有教
: 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但爱心善意却是人人相同、不需比较的。通
: 识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醒学生:不要过分执著专业领域,忘记自己是一
: 个人。
根本就是搞错了通识的意义
通识在美国的作法是视作基本知识的学科,
通识的意义在于学生以后可以学一些基础学科,
并且在未来需要的时候能够依靠以前学习的通识学科来自己找相关领域的资料和做研究,
再者西方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的,这是启蒙运动以来对于知识的看法
理解不同学科也可以同时加深自己学科理解的深度
广度和深度同时相辅相成
这才是真正的通识做法
绝对不是台湾现在乱搞,连宝石鉴定的课都可以变成通识
也不是如你所说学道德
到底道德要怎么学?
学习道德原则读分析方式吗? 学习互动的界线吗?
若都不是,只是空泛的道德
那无异于变成教条,变成说用封建时代的道德教条绑死后现代的学生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