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以“好学”闻名的人,他对自己的描述是“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一般
人常误解《论语》中的“学”,当成学习客观知识。其实“学”的核
心意义应该是学为仁,孔门以好学著称的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不迁怒,不贰过”,也就是情绪和行为管理,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如果将“学”的定义放宽,的确也可以将知识的学习当成“引申
义”而纳入“学”的范围。但儒家的“学”仍然应该和功利性、目的
性的学习,以及书呆子式、考古式的学习有清楚的区隔。学习应该是
一种体验,体验另一个具体而活生生的生命,他的人生历程、思想及
感受。如果少了这一层学习,想法、眼光就会非常狭隘,陷入自我中
心、自我封闭的世界当中。从这一点来说,即使是学习德性修养以外
的学问,如文学和历史,还是对“为仁”有辅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