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摩门经的版本问题

楼主: mediashow008 (大卫)   2016-09-06 12:29:24
D大 po的资料算是比较充满怀疑的文章,但内容其实跟摩尔门经无关,而是跟约瑟斯密先知在14岁时在树林中祈祷时看见的荣耀异象,不同的版本代表什么?以下为教会官方正式的说明。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洗礼的见证吗?
你每次说都是一模一样呢?
保罗走在大马色遇见主的异象是否每次都一样呢?
这是我的分享,请继续阅读正文
第一次异象的纪事
约瑟‧斯密记录了在他大约14岁的时候,父神和耶稣基督在他父母住处附近的一片树林向他显现,该处位于纽约州西部。约瑟为罪担忧,又不确定要跟从哪条属灵道路,他便借由参加聚会、阅读经文和祈祷来寻求指引。他在答案中获得了来自天上的显现。约瑟分享第一次异象并且以书面纪录下来,此事同时也在多种场合上逐渐为人熟知;他曾亲笔或指派抄写员写下了异象的四个不同纪事。
约瑟‧斯密在有生之年,发表了第一次异象的两个纪事。第一个纪事,即今日所知的约瑟‧斯密──历史,收录于无价珍珠,因此成为最广为人知的纪事。另两个未发表的纪事则是在约瑟‧斯密最早的自传和后来的日记中,一般人早已遗忘,直到1960年代,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从事研究的历史学家重新发现,这两个纪事才得以问世。从那时起,教会杂志、教会自有印刷品、教会所属发行机构,以及许多后期圣徒学者在其他场合中,都一再地讨论这些文件。1除了第一手的纪事之外,还有五个有关约瑟‧斯密异象的描述是由当时的人记录下来。2
尽管第一次异象的各个纪事自然有不同的重点和细节描述,但诉说的是一致的故事。历史学家预期,当一个人长年来在多种场合中,向不同的听众重述一项经验时,该经验的每一个纪事会有不同方面的重点,包括独有的细节。事实上,保罗前往大马士革路上的异象、使徒在变形山上的经验,在经文中也有多种不同的纪事,如同第一次异象的纪事中那些类似的差异。3不过尽管有所差异,第一次异象的所有纪事仍有基本的一致性。有些人误认为,重述故事时若有任何变动,便是捏造故事的证据。相反地,有了丰富的历史纪录,更能使我们深入了解这起非凡的事件,这是我们在꼊吨硌浲嗾膋漱愦r纪录时无法做到的。
第一次异象的纪事
约瑟‧斯密和他同时代的人所写的每一个纪事,都有个别的历史背景,影响了该事件被回想、传达和记录的方式。这些纪事讨论如下。
1832年的纪事。已知最早的第一次异象的纪事,也是约瑟‧斯密唯一亲手写下的纪事,记载于约瑟‧斯密在1832年的下半年所制作的未出版的简短自传中。在这个纪事中,约瑟‧斯密描述他意识到自己的罪疚,以及他对于无法找到与他在新约所读相符、能带领他获得救赎的教会,感到不安。他强调了耶稣基督的赎罪,以及赎罪对个人提供的救赎。他写到“主”显现并宽恕了他的罪。异象的结果是,约瑟体验到喜乐和爱,不过,如他所述,他找不到相信他纪事的人。
1835年的纪事。1835年的秋天,约瑟‧斯密向一位来到俄亥俄州嘉德兰的访客,罗伯特‧马太讲述他的第一次异象。这份重述被记录在约瑟的日记中,由华伦‧裴利西抄写,强调了他试图探索哪一个教会是对的;他祈祷时感受到的反对势力,以及一位神圣人物显现,且另一位人物不久随后出现。这篇纪事也特别提到天使在异象中显现。
1838年的纪事。第一次异象最广为今日后期圣徒所知的叙述,就是1838年的纪事。首次刊登于1842年的时代与季节,,即教会在伊利诺州纳府所发行的报纸;在强烈反对势力的期间,约瑟‧斯密于此之间口述了一段较长的历史,该纪事是其中一部分。1832年的纪事较强调身为年轻人的约瑟‧斯密,个人寻求宽恕的故事,然而,1838年的纪事则着重于以异象做为“教会的兴起和发展”的开始。如同1835的纪事,该则叙述的核心问题也是:哪一个教会是对的。
1842年的纪事。为回应芝加哥民主报编辑约翰‧温华滋询问有关后期圣徒的资料所写,这份纪事在1842年刊登于时代与季节。(众所周知的“致温华滋函”也是信条来源。)4其用意是向不熟悉摩尔门信仰的读者发表该纪事,因此简洁明了。如同早先的纪事,约瑟‧斯密提到,他心中曾有的困惑,以及两位人物显现,回答了他的祈祷。隔年,约瑟‧斯密把这份纪事稍微修改,寄给一位名叫但以理‧洛普的历史学家,洛普将这纪事出版在他的书 He Pasa Ekklesia [The Whole Church]: An Original History of the Religious Denominations at Present Exis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的某一章。 5
二手纪事。除了这些出自约瑟‧斯密之手的纪事之外,还有同时代的人也在听了约瑟‧斯密谈论有关异象的事后,写下五个纪事。
约瑟‧斯密第一次异象的纪事的相关争论
第一次异象纪事的不同内容及数量,引起了一些批评,质疑约瑟‧斯密的叙述是否与他的实际经验相符。人们最常用两个论点来反对他的可信度:第一是质疑约瑟‧斯密对该事件的记忆;第二是质疑他是否随着时间过去而逐渐渲染一些故事细节。
记忆。关于约瑟‧斯密第一次异象的纪事,有一个论点是,关于约瑟‧斯密所述的1820年纽约州抛迈拉及其邻近地区的宗教复兴,并未获得历史证据的支持。有些人认为此 削弱约瑟所声称的不寻常宗教狂热和异象本身记事的可信性。
然而,文件纪录却都支持了有关约瑟‧斯密对此复兴的说法。他所住的地区由于宗教狂热而成名,毫无疑问地是宗教复兴的温床之一。历史学家直指此地为“燃烧区”,因为在十九世纪初期,牧师在各地举办营地复兴并找寻归信者6比方说,在1818年6月,卫理公会在抛迈拉举行了营地聚会,隔年夏天,卫理公会信徒齐聚在纽约州的维也纳(今斐普),距离斯密家庭的农场15英里。一位卫理公会巡回牧师的多篇日记里,以文件记录了许多1819年和1820年中,位于约瑟所处地理区域内的宗教狂热。文件中报告了一位信仰复兴运动者,卫理公会的乔治‧蓝牧师,这两年都在该地区
谈论著“关于神促成宗教改革的方法”。 7这项历史证据与约瑟的描述是一致的。他说在他的地区或区域中,宗教上不寻常的骚动是“首先由卫理公会开始”的。事实上,约瑟说到他当时变得“有点偏向”卫理公会。8
渲染。关于约瑟‧斯密的第一次异象纪事,第二个经常被提起的论点是,他随着时间过去而逐渐渲染他的故事。这个论点强调了两个细节:约瑟‧斯密说他看见的来自天上的人物,究竟有几位和是谁。约瑟第一次异象的纪事,随着时间过去,对于来自天上的人物有更多细节的描述。1832年的纪事说:“主向我敞开诸天,我看见了主。”他在1838年的纪事则说:“我看见两位人物”,其中一位介绍另一位为“我的爱子”。因此,评论家认为,约瑟‧斯密在一开始说他见到一位人物──“主”──而到了最后说他同时见到了父与子。9
对于这项证据,还有其他一些更一致的看法。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叙述虽然有时间差距,但开头的地方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四个纪事中,有三个清楚陈述两位人物在第一次异象中向约瑟‧斯密显现。约瑟‧斯密1832年的纪事是例外,这里可以读到是指一位或两位人物。如果我们所读的是指一位来自天上的人物,那很可能是宽恕他的罪的那位人物。根据后来的纪事,第一位神圣人物告诉约瑟‧斯密要“听”第二位人物说话,即耶稣基督,祂接着传达了主要信息,其中包括宽恕的信息。10那么,约瑟‧斯密1832年的纪事,可能强调的是耶稣基督,祂持有宽恕的权柄。
1832年纪事的另一个解读是,约瑟‧斯密指的是两位人物,他把祂们都称做“主”。这个“渲染”论点的关键在于,该论点假设在1832年的纪事,只描述了一位神圣人物的显现。但是1832年的纪事并没有说只有一位人物显现。请注意,那两次所提到的“主”,在时间上是分开的:第一位“主”敞开诸天;然后,约瑟‧斯密看见了“主”。按照这方式解读这个纪事,便与约瑟1835年的纪事前后一致:一位人物先显现,另一位人物不久后也显现。那么,1832年的纪事也可以合理解读为,约瑟‧斯密看见一位人物,接着祂向约瑟揭示另一位人物,而约瑟把祂们两位都指称为“主”
:“主向我敞开诸天,我看见了主。”11
因此,约瑟越来越明确的描述,可强力地解读为:根据经验,随着时间的累积而逐渐增加见解的证据。1832年的纪事和后来纪事的差异,部分说来,可能与书面文字和口语之间的差异有关。1832年的纪事代表约瑟‧斯密首度尝试写下自己的历史。同年,他曾对一位朋友写道,他感到被“纸、笔和墨水,与拐弯抹角、断断续续、毫无重点、尚不完美的语言”给禁锢住了。他称那些被写下来的文字为“狭小的监狱”。12后来的纪事在扩充后,变得更易于明白,甚至期待我们能意识到它们可能是口述的纪事──一个让约瑟‧斯密容易又自在的方法,也更容易传达话语。
结论
约瑟‧斯密再三地见证,他经历了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的非凡异象。第一次异象的真实性,与反对异象的争论,都不能单靠历史研究来证明。想要知道约瑟‧斯密见证的真实性,需要每一位热切寻求真理的人研读纪录,然后运用对基督足够的信心,在真诚、谦逊的祈祷中求问神这纪录是否是真实的。如果寻求的人在求问时,真心诚意地按照圣灵的启示去做,约瑟‧斯密异象的真实性就会显露出来。如此一来,每一个人都会知道,当约瑟‧斯密宣告:“我看见了异象;我知道,我知道神也知道,我不能否认”,他说的话毫无虚假。13
资源
作者: df31 (DF-31)   2016-09-06 12:36:00
那可是你们自己的内部会议纪录.人家可是看过[四个原版]喔长老当注意:摩门教内部对自身教义提出质疑的时候,提出质疑的明显的是摩门教总会的历史研究员),总会的回应不外乎为:1)提不出证据;2)没有回答.
楼主: mediashow008 (大卫)   2016-09-06 12:48:00
呵呵,你连他质疑什么你都不知道 你难道没发现吗?我这篇是回应那篇质疑的官方资料唷!不是回应你说什么摩尔门经的版本的奇怪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