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不认知到每个作者的差异,所以我本来只限定在约翰福音,可是后来去看越多经文,就发现其实都用我那样解比较能符合上下文,所以我就慢慢确定应该正典作者都有这个用agape跟philia的同样考量。至于为什么,再追语源学脉络,就可以发现原来是因为七十士译本创造了agape的名词,来翻译旧约的ahaba,然后在新约正典第一位作者保罗的手上定调(林前13);我们都知道新约正典大部分都受到保罗的影响,所以这种用字的态度就传承下去,直到最晚期的约翰著作,特别是约翰福音,就可看出其作者非常刻意在操作两个字的对比,尤其在约21,就是全书结尾,正是把这个埋了全卷书的伏笔,一次引爆开来,最后以彼得与约翰的对比结束(不是说哪个比较好喔,不要误会)。以上就是我探索到目前为止的过程。至于为什么别人没发现之类的问题,其实我这样解是我老师提到的,但他没有提到完整的理据,所以我这次也是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尽力找到理据(在业余神学的限度内);然后到底有没有别人这样解,我不知道,因为搞业余的我,没力气再去做什么文献研讨。再者,我讲到人文学的概念我与你不同,你的我听起来比较偏向社会科学的方向,但我们搞哲学、思想的,比较有些不同的进路。而搞思想的,也很可能全天下只有你一个人这样想,并且反而人文学就是要追求独一无二。当然文献的根据仍然重要,虽然我这次使用的根据都是以网络文献为主,但因为我也有硕士班的训练,并且我大概这些网络上的n手文献,哪些是比较可靠、有根据或有文献支持的,我也大概了解圣经学相关学科的方法论或基本上在搞什么,所以我认为我相信自己选择与判读资料的眼光;当然有时还是难免有错误,那就自己改或等到别人批评指教时就去改正囉。我的进路还是要回到论述本身是否有论据、融贯各项资料以及内部论点。所以任何批评指教我都很欢迎但是那些比较主观,或者没有论据的东西,我就没办法也不该去回应了。人文学追求独一无二不完全是标新立异,而是回到“问题意识”的概念,因为不同的问题意识会带出不同的解答。但这次板上我谈“罪”(Pesha的被遗忘或模糊化),跟“爱”,我认为我是找到一些确切的理据,也都写出来了。问题在于有人可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深究这两个字的问题意识(其实我有写在
#1NHPExLz推文的最后处),还有就是一些人对于我论述的方法或过程不理解或不想理解或者又按到什么教派、神学立场的按钮了XD说实在我之前听过一些历史学者、科学研究者等等的演讲,很多都是颠覆常识跟常听到的讲法,所以我不觉得我按自己得到的理据,去讲出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意见,有什么好奇怪的。除非我的理据出现问题,那就好好来批评指教。但我发现,其实板上讨论有太多“快快的听”,但没有“慢慢的说、慢慢地动怒”,就连我自己也常这样XD 但我不认为这样是良好的讨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