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经典诠释要从生命出发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9-08-13 20:01:53
《庄子‧齐物论》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庄子举音乐家昭文、指挥
家师旷、辩论家惠施为例,认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大师,但却无
法互相沟通,让另外两人了解自己的专长。他们的弟子又向老师学习
,结果一辈子都没有成就。
这故事令我联想到经典诠释的问题。诠释有以生命注经和以头脑
注经两种方式,弟子往往是后者,用头脑将老师的说法分析、整理、
归纳一番,然后复制、模仿,虽然表面上相似,但其中蕴含的生命精
神已经慢慢丧失了。大师则是以生命来注经,如同昭文、师旷、惠施
,从各自的才华和人生经历来传达他们所体会到的道。庄子说:“有
真人而后有真知。”注解家要先诚实面对自己的生命,对生命中的道
有真切的体会,才能够恰当、相应地诠释经典。只要是从道、从真生
命出发,各种型态(音乐、指挥、辩论)都可以成立,不必自我中心
,要别人都和自己一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