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来覆去──雷峰塔对照记

楼主: nakaii (nakaii)   2010-06-18 23:29:08
三少四壮集-翻来覆去──雷峰塔对照记
2010-06-18 中国时报 【李黎】
收到张爱玲的英文小说“The Fall of the Pagoda”
(直译是“宝塔之倾”,她自己取的中文名是“雷峰塔”),出于好奇立刻开始读,
可是看不到两三章就索然无味的放下了,过些天又再勉强自己拾起来,如是者数回──
做梦都没有料到阅读张爱玲竟会这么兴趣缺缺。原因无他:对于我,
张门绝学的文字魅力仅限于中文;至于这本英文小说的故事,一是实在并不引人入胜,
二是早已知之甚详毋需探究了。
“The Fall of the Pagoda”的大体和细节本就来自“私语”和“对照记”
(若还要追本溯源,最早的版本当是她十八岁那年发表在上海英文“大美晚报”上的
“What a Life! What a Girl’s Life!”),铺展开来再用英文写成的。
然而英文版本没有了张氏注册商标的那些“兀自燃烧的句子”(刘绍铭语),
而英文张爱玲和中文张爱玲读起来竟然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像是同一个灵魂却换了个身体,那个灵魂用陌生的面孔对我说英文,
我一边听一边忙着把那些语句翻译转换成我熟悉的中文张爱玲──
好似当成一桩任务般的,一边读一边不断在脑海里搜出“原典/原文”作对照;
或者像玩游戏似的,把她忠实地译成英文屡屡出现的中文俗话成语甚至上海话还原。
忙了一阵之后忽然觉得好笑:这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阅读经验啊!
所以“雷峰塔”可以说是“私语”和“对照记”的详细完整版本的英译版,
然后在“小团圆”里她又取了这个版本的片断翻回中文来
(至于“小团圆”另外部份的来源则当是九月即将面世的下半本:“易经”)。
不过不管怎么“翻来覆去”,“小团圆”好歹也是她自己用中文写的,
无论是英翻中还是中翻英,总算都是自己写自己译,还是自己的创作。
(张爱玲喜欢不断重复书写,用中文写译成英文、用英文写译回中文,
这也不是唯一的例子了。王德威在“雷峰塔”的序文里就替她的“金锁记/怨女”
的中英诸本算了一笔帐,总共有六个版本──当然,都是她自己执笔的。
但特别的是每个版本都并非逐字逐句的翻译──
她太知道两种文字和文字后面截然不同的文化,也知道直译硬译的不可行。)
 
然而现在原作者本人不在了,没法再亲自动手再写个中文版本,
于是“皇冠”预告说要找人再把这本书翻成中文,九月与“易经”英文本同时推出。
我很好奇:中译版除了可以把“私语”、“对照记”和“小团圆”里一些现成的段落
照录之外,其他部份的行文用字和语气,能够还原几分张爱玲的原汁原味呢?
当然这就要看译者是不是把祖师奶奶的腔调融会贯通,下笔能有几分神似,
可以跟“原文原典”部分连贯一气。我想到若是能请到钟晓阳来翻,
倒是说不定可以乱真的──不过就算能够乱真又如何?是不是一不做二不休,
干脆把张爱玲的“Rouge From the North”(“北地胭脂”,即“怨女”)
再翻回成中文出版呢?翻来覆去,我不无好笑的想到“lost in translation”
这个说法──有些东西恐怕会在翻译中失落;而读者恐怕也要lost in translation──
迷失在翻译里了。
 
最后想到:为什么叫这个书名──为什么是雷峰塔?若是套用弗洛伊德的说法,
父权象征的倒塌什么的当然很现成方便;但我不免想到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
写过雷峰塔:
 “我在杭州读书时,一个星期六下午在白堤上,忽听一声响亮,
静慈寺那边黄埃冲天,我亲眼看见雷峰塔坍倒。”
这中间有没有关连,任是谁也不敢说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