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小团圆值得花时间去读吗??

楼主: butterbeer (butterbeer)   2010-05-17 23:47:21
《小团圆》的妙处在于书中所有情绪和感受几乎都不会只出现一次,
许多的场景在当下看时体会到的是表面的含意,
但等到翻过几十页之后才会领悟到其中的深意。
而整部书的对比与架构就在张爱玲穿插藏闪的笔法中成形。
比如邵之雍暗批九莉:“良心坏,写的东西也会变坏的”,
对照后面的“她(九莉)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是他从乡下来的长信中开始觉察
的一种怪腔…”,
流露出一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戏谑。
还有书中九莉屡次面临的“选择”,
喜欢二婶还是三姑?喜欢纯姊姊还是蕴姊姊?喜欢金币还是洋钱?
那怕是别人随口一问,都让她苦思良久,考虑主客观条件之后才谨慎作答。
但当她问邵之雍要小康还是要她时,
邵之雍却以:“好好的牙齿为什么要拔掉?要选择就是不好…”
这样的一句遁词回避了如此重要的选择题。
透过不同场景的堆叠,层层递进,最终展开在读者眼前的是两人迥异的价值观。
以及不只一次出现的“洞窟”的隐喻,
根据精神分析学说对文艺作品的分析,洞窟其实是女性子宫母体的象征,
然而由于童年时期母亲的缺席,使得童年的记忆取而代之。
洞窟象征著童年那一段悠长安稳的时光,
如215页提到九莉童年时期看她父亲与当时相好的妓女爱老三
“在那洞窟似的大房间里追逐著”,
每当遇到困境时她就会躲回童年的记忆里,
“似乎无论出了什么事,她只要一个人过一阵子就好了。
这是来自童年深处的一种浑,也是一种定力”(129页)
这种情结一直持续到到九莉成年后,当之雍问她喜欢什么样的房子时,
她脑中浮现的也是“深紫的洞窟”(176页)
以及她和之雍最后一次相见时,察觉到两人的感情已经“灯尽油干”,
她也是往“雪洞一样清冷”(306页)的被窝里一钻,“很快就睡着了”
对九莉而言,童年是“没有生老病死的那一段沈酣的岁月”(223页)
这是她安身立命的精神归属。
这或许也是她不厌其烦从事童年书写的原因。
作者: nakaii (nakaii)   2010-05-23 14:57:00
讲得很好啊!是张爱玲的知音!
作者: LawrenceS (Lawrence)   2010-05-26 23:23:00
讲得很好!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