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张爱玲英文钜作《雷峰塔》、《易经》香港发行

楼主: guytaker (pi chan)   2010-04-16 14:20:57
张爱玲英文钜作香港出版 《雷峰塔》、《易经》
中文版9月后发行 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
2010-04-16 旺报 【特约撰述符立中/台北─香港采访报导】
   张爱玲备受瞩目的英文小说《雷峰塔》(Fall of the Pagoda),
在几经磋商之后,昨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抢先出版。由于外传握有出版发行权
的皇冠基于内容保密考量,一直希望中英文版一齐上市,中文大学此次率先
出招,引发外界瞩目。
 雷峰塔》具自传性质,描写女主角琵琶(Lute)童年和褓母在相处之中,
产生对低下阶层生活的同情与体会。由于张爱玲生平的神祕性,外界对此书
一直非常好奇,香港中文大学之前争取出版时也和皇冠意见不同,因此特别
专访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及负责出版校阅的中研院院士李欧梵,让书迷
一探此次出版的究竟。
 宋以朗谈出版初衷
 符立中(以下简称符):宋先生,请问整理《雷峰塔》和
《易经》(The Book of Change),及决定出版的经过?
 宋以朗(以下简称宋):为什么今天出版?有两个原因:一、从我父
母的通信得知:她渴望出版此书,当作进军英美文坛的起点。因碰壁数年仍
徒劳无功,她放弃这个梦想转而翻译《海上花》。所以今天香港中文大学正
式出版,我相信张爱玲会很高兴,这是她的愿望。二、《雷峰塔》并非其他
中文作品炒冷饭,里面有许多关于童年更长、更翔实的细节,让人更能洞察
她的生命和思维,相信能受到张迷、研究者的欢迎。
 符:为何改变初衷先出英文版?如何说服皇冠愿意先让英文版面世?
 宋:最初我发现这两部英文文稿,并未想到出版;后来当我检视信件,
发现张爱玲真的很希望能够面世,但出版社一再拒绝了她。她的经纪人Mrs. Rodell
向美新处的McCarthy推销时频频碰壁,这让她非常灰心。那些美国出版社没
意愿,并不代表美国大众不想看、或华人读者不喜欢;尤其当我读过《小团圆》,
我更确定《雷峰塔》和《易经》能帮助理解每件事(everything),所以我
决定出版。皇冠没有英文出版的业务,所以我告诉他们我想出版并且选定了
一家学术出版社。我给了香港中文大学原稿,得到李欧梵教授的支持。关于
合约,是由皇冠和香港中文大学协商;因为我并不很了解法律细节。
 符:那《雷峰塔》和《易经》的中文版现在进行得如何?
 宋:出版社告诉我将在9月发行,那是张爱玲诞生和去世的月份。
 李欧梵肯定新书史料价值
 符:李教授,您读过原稿了,可否就这方面发表您的看法?
 李欧梵(以下简称李):这是张爱玲用英文写她的中国回忆;我觉得
一切都来自中文思维、然后再用英文写成。
 符:张爱玲当时进军英语文坛碰壁,可否分析她在本书的书写风格?
 李:从张爱玲所取的中国式名字——何干(Dry Ho)或琵琶(Lute)
来看,她极意识到当时西方对中国的既定印象,也从这个角度来刻画西方人
想像中的东方。
 符:Lute的灵感似乎吻合1946年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赵五娘千
里寻夫Lute Song》?
 李:回头来看,这些都是当时的东方主义,而她也没在英文市场成功。
我比较过英文和中文的《色戒》,发现前者远远比不上后者,令人惋惜。不
论如何,研究张爱玲既已成为一门学问,这两部小说除了文学价值还兼具史
料功能,可说是意义非凡。
 张爱玲在台湾建立起她的神话,但因为内地市场广大,现又已成新的
显学。地狭人稠、偏偏文学活动不发达的香港频频出招,希望将曾在港大念
书、并曾以香港作为创作背景的张爱玲,纳为自己的文学偶像。香港中文大
学这次出版《雷峰塔》表现积极,可望为方兴未艾的张学研究,开辟新的窗口。
作者: johanneswu   2010-04-21 21:36:00
好期待!
作者: sulaIX (国(ㄧㄥˊ)球=假球)   2010-04-22 14:49:00
不知道是本来就有两种版本,还是另外翻译成中文?
作者: william1109 (我不在站上)   2010-04-30 23:15:00
中文据说是另外请人翻译的,原来只有英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