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台湾信仰是多样性的

楼主: A6 (短ID真好)   2017-04-11 16:14:21
※ 引述《dagoma (两津)》之铭言: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235
: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4160109-1.aspx
: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46194
: 虽说不想再讨论,最后还是忍不住再贴一些网站说明,
: 台湾的信仰是相当多元性的,
台湾的信仰多样性源于历史因素 而不是本身的因素
: 无论你所谓的台湾宗教是不是从外而来、或是重新形成新宗教,
: 总之在台湾,他就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
: 各自各尊重,我们不“拜”圣母,我们只尊崇天主。
拜圣母 这个问题 我基本上已经懒的解释了
因为很多是被同为基督宗教的基督教歪曲的
而圣母地位的抬高的来源 源于传教融合欧洲日耳曼的民族性
故去抬高了圣母的地位
: 没想到一个“台湾宗教”用语引起另外的讨论,也感谢A6的说明及耐心。
: A6大如果想继续讨论“台湾宗教”纯度,恕小的无法再奉陪,
: 我只是想着对其他真实存在的宗教“各自尊重”罢了。
: 另外,天主教从一开始并没有对祭祖就那么开放:
你这说的一开始很好玩 你知道一开始是多久以前吗?
用北京现存最早教堂 1655年来推算 至少4~5百年了
都可以说是用 用明朝教会的规定批判民国的教会了
: http://theology.catholic.org.tw/public/liyi/topics_ancestor.html
: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38008/topic/70113607/1
你可以跳到结论那里去看
1.在中华文化中,自周以降,“祖先”已和“天”、“神”有所区隔,因此,
华人的祭祖,并不背离基督宗教一神的信仰。
我强调过 祭祖缅怀 和祭神的不同
2.基督宗教中,死而复活的生命,可以对应中华文化中儒家所特别强调的
“死而不绝”的生命。
我也强调过了 永生不冲突 另补充但和轮回冲突
3.天主教会所体会的“诸圣相通功”的精义,正和儒家所说“事死如事生”
是互相呼应的。都是天上和人间的共融。
我也跟你说过了死后在天上依然会有教会
基督的一生,是由白冷(诞生之地)到耶路撒冷(舍生、祭献之地),基督徒的一生,也
是由世界的生命和生活,进入永恒的光荣。未来,我们将和天父、基督、圣人们以及祖先
们在美丽的天乡(天上的新耶路撒冷)重逢。这和儒家的“祭祖”,要与祖先“再连结”
的渴望,是相通的。
: 还有,荷兰人的确有在台湾传基督教:
我帮你画画重点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
随着郑成功来台后宣告结束
和我说的有矛盾吗?
我原话说的是郑成功请他们回家
还有去看郑成功时期
: http://ci6.lib.ntu.edu.tw/tamsui/subject/subject-3/17centry_1_religion.html
荷兰人驱逐西班牙势力后,也曾试图派牧师前来布教,但淡水、基隆
一带早已受西班牙天主教影响,而且不久之后荷兰人即被郑成功逐出台湾,故对
北部影响极为有限。
你自己有看连结吗?
: 重点就是,台湾很可爱,有各种宗教,对于人家的误会我们就该解释,
: 各自真实的信仰,劝人为善,没有什么不好。
: 打完收工。
回到你一开始的问题
拜本身就没问题 问题在缅怀人还是在拜神
作者: dagoma (两津)   2017-04-11 16:19:00
根据你的结论 我只能说 你我讲的是同一件事只是你有你自己的见解 挑了些你觉得的看法 如此而已A6大的确颇博学 小的佩服 但我只求对其他宗教的尊重罢了阁下误解的蛮深,但我也就此不再回应,某些情绪字眼就自重吧但得注明一事,我的"拜"一文是针对某跑错版版友而po,引起争论始料未及。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7-04-11 19:33:00
A6大应是尊儒及祭祖、祖灵,而贬抑佛道;认为前者有讨论空间,后者则没有。我的角度(dagoma大怎么想是另一回事)是在想这个“讨论空间”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面?或者说,从何而来的讨论空间?是认为界线分明、正邪不两立?还是倾听人们在其他不同与我的宗教中得到了什么、体会了什么、追求着什么? 若是前者,如同可能是d提醒的,儒、祭祖、祖灵,也未必不需分辨正邪,正如同基督信仰中也可能入了迷惑;而若是后者,那即便佛、道也有倾听之、理解之的“讨论空间”,以从中找到福传的接触点。并且,儒、释、道三者在台湾这个岛上的人民(不分汉族、原住民等等)都是切不开的;或许A6大的角度就是认为应该切开后再来谈。那这就是策略选择的问题--的确不能说策略的不同不会影响到福音的内容...,不过,无论如何,各种策略或切入点,都应是开放思考的资源所在。若祭祖问题是明朝的意见,那清朝时的佛、道理解,就是定论了吗?宗教如同活生生的人一样,随时在生长、脉动着,对于任何宗教的“定论”,真的存在吗?毕竟是各种多样的人在信仰宗教,宗教也不总是一成不变,或只有单调的几个面向而已。1.重点是要区分谈融合还是谈福传。 2.无论如何,评论祭祖或佛道,本都是“其他宗教”的事;就像人家要说耶稣只是菩萨之一,怎么能说不关基督教的事、只是佛教内部的融合或福传议题? 3.说实在A6大认为基督信仰与本地宗教文化对谈,应摆在融合范畴,而不是福传范畴,这也是有争议的;问题在于怎么理解同处与异处(都各是复数),又要放大哪个同处或异处。 4.严格说来,佛教、道教的信仰重点或终极关怀,都不是多神信仰(其流俗化或普罗化的版本,民间宗教才是)。 5.佛跟道都可以有儒家化或人文主义化的版本,并且可能更是知识份子大部分理解及接受的版本。 6.故说祭祖只是文化可融合,那佛道也可以只是思想文化可融合。重点只是要放大哪个角度或同处、缩小哪些差异罢了。7.不过我同意,谈融合,祭祖比佛道更少争议。应该是说,你对他们有何定见,与他们信的、活的、感受的、追求的,仍是有落差;更何况“他们”是复杂的多元。正如他们要定论耶稣只是菩萨之一、雅威是坏神,也不影响基督徒按我们的传统、教导、各种信仰模式去生活。当然,若你是在谈“你个人”的融合模式,那你当然有你的诠释模式与融合模式--是应当被尊重的。若回到原来原贴谈的,妈祖的母亲意象,与圣母的母亲意象,以及两边的宗教思维、感受、追求等等之交流,A6大认为是会造成多神论与基督信仰一神论架构的冲突吗?从人性中对于母性的追求,如何演变为多神论的架构呢?母性,可以被偶像化为神性;但可不可能反过来,在妈祖的神性中,从母性的感受与经验,转回到人性的共通感受?妈祖绕境,只能有一种巩固偶像崇拜的可能,而不能有回归台湾文化内在深耕诠释的可能吗?而在这个角度,不会是一个与基督信仰的接触点吗?我不是在谈融合模式;宗教间对话倾听并不默认什么。不过没什么好再说明解释的,我表达得算清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