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般若八事七十义--修持大乘法的界限-17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3-09-17 19:48:41
(续前篇...)
摘自:《现观庄严论明义释04》洛桑却佩格西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8-03-27
请看文,“乃对诸佛声闻等所共围绕,能成就彼等之般若波罗蜜多行最敬礼。”
  这一句是礼赞偈第四句的解释。是向谁顶礼?向主尊佛,被声闻等围绕着,“等”字
包括独觉和菩萨。向声闻﹑独觉﹑菩萨众围绕的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致敬礼。佛母般若
波罗蜜多能成就彼等故,向它敬礼。
狮子贤自己举出质疑,实际上并没有人提问﹑与他辩论,这是他自己发问,又自己回
答。
若直接看词句,很难了解,简单而言,《现观庄严论》的礼赞偈直接赞颂三智,间接
表达至尊弥勒的“撰著立誓”,许下誓言要写《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含盖了“基(事)﹑对治﹑行相”。“基”是什么?“基”是基智的
特别所缘境“蕴﹑界﹑处”。“对治”是什么?“对治”是道智的特别所缘境“三道”。
“行相”呢?是相智的特别所缘境“一切法”。
狮子贤举出的质疑说:至尊弥勒已在礼赞偈中立誓要撰著了,虽然直接礼赞三智,但
间接表达立誓撰著,既然立誓要撰著,是只以“基”为所诠内容?或只以“对治”为所诠
内容?还是只以“行相”为所诠内容?问了三个问题。
  请看文,“若谓:如是以敬礼及赞叹为前行之《现观庄严论》,若是含摄所谓事(基
)﹑对治及行相中之其一诠说”
  《现观庄严论》直接礼赞三智,至尊弥勒立誓要撰著。既然要撰著,那么到底是只以
“基”为所诠内容?或只以“对治”为所诠内容?还是只以“行相”为所诠内容?是以“
基﹑对治﹑行相”三者任一作为所诠内容吗?
  请看文,“以初项含摄事而言,彼是徒劳无益,以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中,无有出于法
相诸论所未说之事。”…
  初项是“基”,如果只以“基”作为内容写论著,那么,至尊弥勒您努力撰写论著将
成无意义,因为你阐示的八事,属法相论著的内容,这“八事”在小乘的论著已宣说﹑已
开示“基”了,既然佛在初转法轮的经典已开示了,您再宣说岂不是没意义吗?
  如果《现观庄严论》里的八事,主要内容只讲“基”,“蕴﹑界﹑处”等事,在小乘
的论著﹑经典里,已经说过了,再说岂不是没意义吗?“以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中”的般若
波罗蜜多是指《现观庄严论》的八事,这八事并没有超出法相诸论。
诸法相的论著是什么?是佛陀初转法轮宣说的经典,以及诸多对法论著《对法阿毗达
摩论》,不会超出对法论著的内容,再说无意义。
  请看文,“以次项含摄对治而言,亦以论中仅含摄清净事故,由未摄染污烦恼事,故
不能了知此是何种之对治。”
  次项是“对治”,若它仅仅含摄清净之事而已,并没有含摄染污烦恼事,那么这些清
净之事到底是谁的对治呢?就无法理解了。
  中文没有错字,但藏文第5页倒数第3行,多了“玛”这个字,这是很严重的错字,因
为会变成“亦以论中仅(不)含摄清净事故”的意思。
  刚才讲了第一项“基”。第二项是“对治”,若它仅含摄清净事,没有含摄染污烦恼
事的话,那么这些清净事到底是谁的对治呢?就像“成立了军队,却不知道敌人是谁?”
,成立军队是要消灭敌人的,可是不知道敌人是谁,就像这样。
如果“对治”仅含有清净事,不含摄染污烦恼事,那么清净事到底是谁的对治呢?没
人知道。
  请看文,“以第三项含摄行相而言,不能证彼义,以行相者,仅摄无所依之故;由丝
毫亦未说故无义,他人岂不生如是之念耶。”
  这段重译的话,是:“就第三而言,仅含摄无事(基)之行相故,不能悟彼义,因为
丝毫未说故,他人岂不生是思忖耶?”
  “就第三而言,仅摄行相无事(基)之故”意思是:若不开示事(基),也不开示对
治,仅开示行相的话,那就是不开示事和对治,只开示“无事之行相”了,为什么?若有
“事”就应该开示事,不开示的话,《现观庄严论》的内容就仅含摄“行相”,而“无事
”了。
  “不能悟彼义,因为丝毫未说故”意思是:既然毫不提说“事和对治”,那么依于《
现观庄严论》将不能了解意义。“他人岂不生是思忖耶?”,这并没有直接向至尊弥勒提
问,而是狮子贤自己提的质疑。
  这边好象藏文缺几个字………
  (以上一大段谈话,是格西误以为藏文缺了几个字,所缺的是:“士夫极需之义,丝
毫未说,故无意义”,其实并无缺字,格西记的是注解里的词句)。
  没有实际诤论者,是狮子贤自己提的质疑,这只是假设而已,若真有如是质疑的话,
要怎么回答?下面就是答辩,引述经典:《十万颂般若经》﹑《二万五千般若经》﹑《八
千颂般若经》,以《广中略三部般若经》的经文作回答。这些留待下一堂解说。
“就第三而言,仅摄行相无事(基)之故”,意思是:若《现观庄严论》的内容只有
开示“行相”,不开示“事和对治”的话,就应该只开示“无事之行相”,不应开示“有
事之行相”,但在《现观庄严论》的内容已开示“事”了。
若在无“事”的情形下,只开示“行相”的话,将无一位补特伽罗之“事”了,补特
伽罗修行要依于某个基础而修,若无“事”,补特伽罗将无法修行的,将无补特伽罗修行
的极需之义。
  譬如,要证得空性,必须在某基础上(某事上)了悟空性,必须在补特伽罗上的空性
﹑法上的空性﹑瓶子上的空性,加以了悟才可以;在“空无一事”上,不可能了悟空性的。
因此,若毫不开示“事和对治”而讲“行相”的话,必须宣说“无事之行相”;但若
开示“无事之行相”,则会变成“未说一位补特伽罗修行之极需意义”。
假若《现观庄严论》丝毫未开示一位补特伽罗修行之极需意义的话,那么,依于《现
观庄严论》修行的补特伽罗,岂不是毫无证悟可言?如果毫无证悟可言,至尊弥勒写这部
《现观庄严论》将无必要性﹑无意义了。如果依于《现观庄严论》修行的补特伽罗能证悟
的话,至尊弥勒写这部《现观庄严论》将有必要性﹑将有意义。狮子贤说可能有人会这样
想,真是这样想的话,其回答将在下面谈到,这些就等到下一堂再说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
(...待续...)
>>>>>
[1] 本课程共五十七讲,末学不会全部贴完,因第一篇摘自第六讲,顺便将前五讲贴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