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般若八事七十义--修持大乘法的界限-1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3-09-15 19:17:10
(续前篇...)
摘自:《现观庄严论明义释03》洛桑却佩格西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8-03-20
“诸求寂声闻由徧智导趣最寂灭,诸乐饶益众由道智能成世间利,诸具种相智佛宣此
种种众相法,声闻菩萨同俱佛陀之母我敬礼。”这是《现观庄严论》的礼赞偈。
下面是《明义释》的解释:
  请看文,“如是云云。此颂是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具伟大殊胜功德”…
  “此颂”指《现观庄严论》的礼赞偈。以此偈颂,诠说此(三智)具足之功德,极为
殊胜卓越。总之,以前述的礼赞偈诠说三智的殊胜功德。
  请看文,“闻此颂后,诸随信行者,初即于此不起怀疑,立生净信”
  既然礼赞偈诠说了三智的殊胜功德,听到礼赞偈“其他所化机众”指前面提到“欲令
他等…生起最极净信”的“他等”就是其他所化机众,这可以分为“钝根﹑利根”两种。
钝根者是随信行者;利根者为随法行者。
钝根者只要听到一些感动的言词,就会马上生起信心,利根者会对所听到的动人言词
,不会马上起信,会先观察该法,之后才生起信心。
听到至尊弥勒在礼赞偈赞扬三智的殊胜功德,钝根者(随信行者)会马上﹑毫无质疑
地生起信心。
  请看文,“诸随法行者,亦由(所谓)离一异之自性故等之量(正因),全然了知基
﹑道﹑相无生,于颂义所说之般若波罗蜜多不见有违害”
  “诸随法行者”是利根者,会先作观察。怎么观察?
至尊弥勒在礼赞偈的第一句说:基智可以引导声闻﹑独觉众迈向解脱地,要被引导至
解脱地必须要断除我执,要断除我执必须证得无我。利根者是这样作观察的。
第二句说:依著道智可以成办利益世间事,要成办利益世间事必须要有证空性慧。第
三句说:世尊依著转动法轮宣说种种法,相智必须是“能了知一切法之智”。
  利根者会观察:基智确实是了悟补特伽罗我无生吗?道智确实是了悟道无谛实成立吗
?相智确实是了悟诸法无谛实生吗?
  观察时,“亦由(所谓)离一异之自性故等之量(正因)”,透过离一异等之量﹑正
因,作观察的正因有很多,“等”字包括:
成立基﹑道﹑相三者无生的道理,基智的所缘是“基”﹑道智的所缘是“道”﹑相智
的所缘是“相”。
成立起基﹑道﹑相无生,例如“有法—基﹑道﹑相三者,胜义上应是无生,离一异之
体性故”,可以举出很多理由来成立。
  所以,依著所谓“离一异自性”等众多理由,了知基﹑道﹑相无生的道理。
“全然了知基﹑道﹑相无生,于颂义所说之般若波罗蜜多不见有违害”,了知“基﹑
道﹑相无生”已,于礼赞偈诠说的不见有违害,至尊弥勒说的是真实的,见到没有违害,
才生起净信。
  以上是“诸随法行者,亦由(所谓)离一异之自性故等之量(正因),全然了知基﹑
道﹑相无生,于颂义所说之般若波罗蜜多不见有违害”,这一段的意思。
  至于“基﹑道﹑相无生”比较复杂,今天没有时间解释。
简言之,听到礼赞偈后,《现观庄严论》的特定所化机:
钝根者会马上﹑毫无质疑地对佛母生起信心;
利根者会加以观察,不会马上起信,会观察至尊弥勒说的到底是不是正确?合不合理
?以众多正理加以观察后,见到至尊弥勒说的并没有违害,才生起信心。
《现观庄严论》是为两类特定所化机宣说的。
  到此已经讲解了《明义释》的礼赞偈和《现观庄严论》的礼赞偈。
《明义释》的礼赞偈,所礼敬的对象是般若波罗蜜多,主要是指果般若波罗蜜多。
一般而言,般若波罗蜜多分为四种:果般若波罗蜜多﹑经教般若波罗蜜多﹑自性般若
波罗蜜多﹑道般若波罗蜜多。在《明义释》的礼赞偈是礼赞“果般若波罗蜜多”。
《现观庄严论》的礼赞偈是直接礼赞三智,间接礼赞八事,因为三智的修行全部含在
八事当中。所以,礼赞偈虽然直接礼赞三智,但间接是礼赞八事,也是礼赞整部论的论义。
  今天就讲到这里。
(...待续...)
>>>>>
[1] 此处提到,《现观庄严论》的特定所化机分为:钝根、利根。
钝根会马上生信。利根者会先质疑,这样的说法正确吗?经过观察若是正确才生信。
利根者透过思惟空性的正理观察:有法是自性成立的一?or自性成立的异?破除自性
成立的一,以及破除自性成立的异,由离一、离异的正理思惟空性作观察:“有法—基、
道、相三者为有法,为何无谛实?以离谛实成立之一,及离谛实成立之异二者任一故。”
[2] 补充:佛教以智慧为主,常说般若(即智慧)是诸佛之母,佛教当中以文殊代表智慧
《佛说放钵经》:
“今我(本师释迦牟尼佛自言)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
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本是我师。
前过去无央数诸佛(过去无量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未来无量诸佛)
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