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般若八事七十义--修持大乘法的界限-10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3-09-14 19:36:31
(续前篇...)
摘自:《现观庄严论明义释03》洛桑却佩格西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8-03-20
狮子贤写的《现观庄严论》注解《明义释》,在前行部份说明了撰写注解的原因,上
一次已经讲解完毕。
  在《现观庄严论》的开首有四句礼供文,是向谁作礼供?直接向“三智”作礼供,间
接向《现观庄严论》的论著本文“八现观”作礼供。论著本文阐释的内容和《现观庄严论
》礼敬的对境是相同的。其他的论著的礼敬文和论文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各有不同。
狮子贤在《明义释》里,讲到至尊弥勒在《现观庄严论》一开头的礼供文,先礼赞“
三智”,有两点必要性,第一点:自利的必要性;第二点:利他的必要性。
自利的必要性是什么呢?
请看文,“圣慈氏自己与诸大善士之行持相同所显者,又由各各自证之智,于般若波
罗蜜多有境之净信,是获得一切善妙之主因。”
  圣者弥勒显示自己的行持是随顺胜士(夫)的行持,依此显示让其余的所化机了解到
至尊弥勒是位胜士,因而作礼赞。
  若礼赞“佛母三智”的话,又怎能知道礼赞者至尊弥勒是位胜士呢?胜士若要从事撰
著等重大事情时,在还没有正式做之前,会先对殊胜对境作礼赞,这是胜士的作风。至尊
弥勒也是,撰著《现观庄严论》时,先向三智作礼赞,其余的正直人士,看到后,就可了
解至尊弥勒是位胜士,因为祂的所作风是胜士的作风。
《现观庄严论》礼赞偈的另一个必要性,“利他”必要性,其实下面我们就会讲到了
,其中有三点:
第一点,至尊弥勒礼赞佛母,其余所化机听闻礼赞佛母之语时,会对佛母生起净信。
第二点,依着生起的净信,会趣入听闻﹑思惟﹑修持(闻思修)礼赞佛母的论著。
第三点,趣入闻思修礼赞佛母的论著后,究竟将获得善妙品“相智”。
这是礼赞偈的利他必要性。
  对“三智”的净信﹑希求心,于阐释三智的论著作闻思修,最后将获得相智,所以净
信是获得相智的第一因。
至尊弥勒肯定于“三智”生起净信是得到善妙品“相智”的最主要因,因此为使他人
于“三智”生起净信故礼赞佛母。
至尊弥勒肯定于“三智”生起净信是得到善妙品“相智”的最主要因,是怎么肯定的
呢?是由“各各自证之智”肯定的。“各各自证之智”是现证空性之智。至尊弥勒是在空
性根本定中以现证空性之智获得肯定的。
  由此可知至尊弥勒已经是佛了,为什么?一般的菩萨﹑声闻﹑独觉众虽然也知道于“
三智”生起净信是得到善妙品“相智”的主因,但是他们心续的现证空性慧,只有了知空
性而已,不能了知其他者;
但是至尊弥勒心续中的“各各自证之智(证空慧)”了知于“般若波罗蜜多有境─三
智”起净信心,是得到一切善妙品“相智”的主因,这就表示至尊弥勒已是佛了,有情是
无法如此的。
  “各各自证”是指空性;“各各自证之智”是指现证空性之智,就是现证空性慧。为
什么“各各自证”是指空性呢?空性是瑜伽士各自努力实修获得的,绝不可能由他人开示
而获得。“各各自证之智”是指现证空性之智。如赞颂佛母的偈颂“…各各自证智慧所行
境…”。这里的“各各自证之智”是在谁的心续中?是在至尊弥勒的心续中。
  于“三智—般若波罗蜜多有境”起净信是获得一切善妙品“相智”的主因。也有些人
解释道:“至尊弥勒不是在根本定时以各各自证之智获得,而是在后得位时以后得智获得
的。”这样说者是认为至尊弥勒不是佛,是十地菩萨。
至于至尊弥勒是不是佛,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至尊弥勒不是佛,是十地菩萨;实际
上至尊弥勒只是示现菩萨相,祂早已成佛了;就我们而言,至尊弥勒是佛。释尊出世时,
至尊弥勒只是现为菩萨的样子而已,佛的八大近侍佛子,例如观音﹑文殊等虽示现为菩萨
相,实际上都是佛,还有一些菩萨也都是如此。宗喀巴大师在《密宗道次第广论》里有清
楚讲到,贾曹杰写的《大乘无上续论广释》,即《宝性论》的注解,也非常详细肯定地成
立起“至尊弥勒是佛”。
既然至尊弥勒是佛,即可说祂是依己之“各各自证之智”肯定“于三智的净信,是获
得一切善妙品的主因”。如果至尊弥勒不是佛,则不可能依己之“各各自证之智”了悟“
于三智的净信,是获得一切善妙品的主因”,必须在后得位,以“后得智”了悟﹑获得。
  佛在世时的八大近侍佛子,是: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
﹑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普贤菩萨﹑至尊弥勒﹑虚空藏菩萨。
这八位菩萨只是在释尊转动法轮时示现为十地菩萨相而已,实际上都早已是佛。
“近侍佛子”的“近”是亲近﹑靠近的意思,指十地菩萨已快接近佛果的意思。在很
多论著里都认为祂们是佛,这样认为也不矛盾,祂们实际上虽是佛,但为了必要性,示现
为十地菩萨相,因此,在一些论著里称呼祂们为菩萨,在一些论著里称呼祂们为佛,这之
间并无相违。例如,释迦牟尼佛在迦叶佛出世时,以名字“波罗门童无上”的菩萨行相,
示现为迦叶佛的弟子,实际上早已是佛。实际上八大近侍佛子是佛。
  至尊宗喀巴大师写的《密咒道次第广论》,主要是“密集金刚”的释论,“密集金刚
”是世尊讲的,宣讲时并不是聚集众多的弟子为大众讲的,只对少数极利根﹑心续已成熟
﹑已学习共道的所化机宣讲,这些所化机有出家﹑在家二众。宣讲时并不公开,是秘密宣
说的。
佛宣说“密集金刚”主要是对殷劄布帝国王偕其眷属众宣说的,国王是位在家众,有
妻﹑有儿。殷劄布帝国王依著佛宣说的“密集金刚”修持,就在该世证得双运的佛果位。
他虽然证悟成佛,却未示现任何成佛后的事蹟,还是以在家相管理国家。释尊也知道他已
经证悟成佛,但没有示现成佛后的事蹟。后代宗喀巴大师在《密咒道次第广论》说:“殷
劄布帝国王偕眷众,虽已成佛,然未示佛迹,犹如导师眷众八大佛子,虽已成佛,然未示
佛迹。”
  这里是以“至尊弥勒是真正佛”的角度解说的。
  “由各各自证之智”指现证空性之智。“般若波罗蜜多有境”指三智。下面会提到许
多次般若波罗蜜多都是指三智。
《现观庄严论》的内容也是般若波罗蜜多。三智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狮子贤论师说《
现观庄严论》的内容是般若波罗蜜多。
“净信”指最极信仰﹑恭敬。“是获得一切善妙之主因”指闻思修达究竟已,是获得
相智的主因。
“如是定解”由各各自证之智获得定解。由谁的心续获得定解?由至尊弥勒自己心续
肯定的。
总之,至尊弥勒在空性根本定中,依现证空性慧﹑各各自证之智肯定了哪一点?肯定
“对于般若波罗蜜多有境的净信,是获得一切善妙的主因”,所以,至尊弥勒为使其余所
化机对三智起净信故,因而礼赞三智。
  “信如众善之母”,虔信是一切善之母,如父母亲。
例如,皈依三宝,要先对三宝产生信心才会去皈依;或者若想得到相智,就要先对相
智生起信心才会去追求;所以,获得一切善妙—相智的主因,就是如母般的“净信”,对
此至尊弥勒已得定解,要获得定解不是由手脚获得的,而是由心获得的,由各各自证之智
获得定解。
至尊弥勒很清楚“于般若波罗蜜多产生净信,是获得三智的主因”,为使其他所化机
也于三智起净信故,因此礼赞了三智。
(...待续...)
>>>>>
[1] 般若佛母--般若之智是诸佛之母,三世诸佛皆依般若波罗蜜多之智得无上正等菩提
摘自:印顺法师<成佛之道>:“一切“诸佛所从”而“出”生的,也是般若,所以《
般若经》称般若为‘佛母’。如经中说:‘ 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
[2] 《华严经》:“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维摩诘经》:“智度菩萨母”
菩萨发菩提心入大乘道后,依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空正见)经五道十地成就佛果。
[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法师译):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佛果无上菩提)。”
注:心经的另译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