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译
“弥勒!复有二法,离诸恶道及恶知识,速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云何为二?一者、于奢摩他(止)常勤修习,二者、于毘钵舍那(观)而得善巧。”
《长阿含经》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云何二法,趣向涅槃?一谓为止,二谓为观。”
>>>>>
[1] 我们的身语意,由内心意知修习止、观--止梵语“奢摩他”,观梵语“毘钵舍那”
一切众生本俱第六意知,我们内心意知的心王、心所,本俱与意知心王同俱相应的定
心所、慧心所,止的本质即我们意知定心所的体性,观的本质即我们意知慧心所的体性。
[2] 《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唐.玄奘法师译
“复有二法,谓:奢摩他(止)、毘钵舍那(观)者。
奢摩他云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谓奢摩他。
毘钵舍那云何?答:奢摩他相应,于法拣择、极拣择、最极拣择,解了、等了、
近了、遍了,机黠、通达、审察、聪叡,觉、明、慧、行毘钵舍那,是谓毘钵舍那。
如世尊说:‘非有定无慧,非有慧无定,要有定有慧,方证于涅槃’。”
如云,正式的观(正式的毗婆奢那)要有奢摩他(止)相应,正式的观=止观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