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佛驮跋陀罗与鸠摩罗什间的佛法诤论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2-05-16 03:38:17
讨论鸠摩罗什,其实这段故事还较有意思。
佛驮跋陀罗(buddha-bhadra),此云“觉贤”,慧皎《高僧传》有传: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2059_002
他虽名气不如鸠摩罗什,但亦是佛典东传之重要译师。
这里要问的是他与鸠摩罗什(kumāra-jīva,此云童寿)的纷争。
慧皎《高僧传》基本上仍依中国纪传体传统,在传主之传中隐恶扬善。
因此在鸠摩罗什的传中看不到他与佛驮跋陀罗的冲突所在。
但在佛驮跋陀罗的传中就不得不写明白了。毕竟这是佛驮跋陀罗南下的关键。
时秦太子泓欲闻贤说法,乃要命群僧,集论东宫。罗什与贤数番往复,
什问曰:“法云何空?”答曰:“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虽色常空。”
又问:“既以极微破色空,复云何破微?”
答曰:“群师或破析一微,我意谓不尔?”
又问:“微是常耶?”
答曰:“以一微故众微空,以众微故一微空。”
时宝云译出此语,不解其意,道俗咸谓贤之所计,微尘是常。余日长安
学僧复请更释,贤曰:“夫法不自生,缘会故生。缘一微故有众微,微
无自性,则为空矣。宁可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此是问答之大意也。
鸠摩罗什刚开始欢迎且亲待佛驮跋陀罗,但后来二者渐生罅隙,
除了觉贤大剌剌的风格外,在佛法观点上的差异或亦一因。
当时居南朝的释慧远,虽与鸠摩罗什通信却无机缘亲迎其南来,
却抓住佛驮跋陀罗离开关中的机会,迎接这个有助翻译的人才,
让佛驮跋陀罗另外开启了一片天。
有关觉贤与童寿的这段争论,有存德的〈佛驮跋陀罗被摈缘由考〉
http://www.lingshh.com/14-a/cunde.htm
存德的看法是,觉贤是带华严思想的有宗,而与童寿一派纯空宗格格不入,
故而遭排摈。
这段看法各位觉得如何?
或者说,在有限的资料中,各位觉得应如何诠释二者的佛法观?
其实当时外域(五印度乃至内亚等地)来华的各种僧人甚伙,
所持佛法观亦未必等同,而华土“格义”亦各有别(例如慧远即曾破斥“心无”),
所以像是菩提达摩之离弃梁武,亦不无可能是观点差异,而受禅宗后人美化。
当然这不是说梁武这个枭雄本身没问题就是:
他这人确实有很深的习气(我在隔壁板提过一点点),
但佛法理解显然比石勒、姚兴深得太多就是。
(不过不提佛法,纯就世间法来说,拓跋家的贵气比起一堆篡位者要高得太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