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22

楼主: ykkdc (ykk)   2022-05-13 09:54:59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传授菩提道次第广论(第41-1讲)/蒋扬仁钦中译
丑六、各别学法(分三)
寅一、学奢摩他(止)法(分三)
卯一、修止资粮
卯二、依止资粮修奢摩他
卯三、修已成就奢摩他量
寅二、学毗钵舍那(观)法
寅三、学(止观)双运法
卯一、修止资粮
奢摩他成办的因缘是什么呢?诸瑜伽师先集资粮,即是速易成止之因。所以奢摩他的
因缘有六者,其中有六:
一、住随顺处,住具五德之处:随顺处有五种的功德,那五种的功德呢?
1、易于获得衣食等,也就是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来烦恼衣食等,所以谓无大劬劳
得衣食等。
2、处所贤善,也就是说没有猛兽,或者是凶恶众生,还有没有怨敌等的这种地方。
谓无猛兽等凶恶众生,及无怨等之所居住。
3、地土贤善,也就是不会有传染病,或疾病等地。谓非引生疾病之地。
4、伴友贤善,也就是与自己具有相同正见、相同净戒的这种法友一起,谓具良友戒
见相同。
5、具善妙相,也就是在白天,没有许多人的地方,没有喧哗的地方,在黑夜的时候
,也没有所谓喧哗声,非常寂静的这个地方。谓日无多人夜静声寂。
具有这五种的功德之处,叫做住随顺处。如庄严经论云:“具慧修行处,易得贤善处
,善地及善友,瑜伽安乐具。”这是第一资粮。
第二资粮是什么呢?二、少欲,也就是不贪众多上妙衣服等事。
三、知足,虽得微少粗弊衣等常能知足。
四、断诸杂务,也就是皆当断除行贸易等诸恶事业,或太亲近在家、出家,或行医药
算星相等。不要去贪著这种琐事,杂七杂八的这些世间琐事。
五、清净尸罗,也就是于别解脱戒,还有菩萨戒等,还有自性戒,或者是遮罪等,应
当防护具有净戒。应该远离放逸,如果随着放逸而来犯罪的话,应当马上的去忏悔,而且
如法忏悔。
所以在此说到:于别解脱及菩萨律,皆不应犯性罪遮罪破坏学处。破坏学处的时候,
尤其是随着放逸行破坏学处的时候,应该马上速生追悔,而且如同仪轨文里面所说的,如
法来作忏悔。设放逸犯,速生追悔如法悔除。
六、断除贪欲等,也就是不要太过份的执著今世的安乐,诸恶寻思,于贪欲等当修杀
缚等现法过患及堕恶趣等当来过患,又生死中爱、非爱事,皆是无常可破坏法,此定不久
与我分离,何为于彼而起贪等?
或者是断除贪欲,就是对于今世的贪著,或者是后世的贪著,对于生死的贪著等的这
种贪欲,跟之前第二个部分,少欲是不同的。少欲部分是针对于现在现有的五欲,他所贪
的相是现有的五欲。可是第六者,断除贪欲的这个贪著的对象,是针对现世的利乐,后世
的利乐,以及生死轮转的一个利乐。由是修习,能断贪等诸恶寻思,此如修次中篇之意,
于声闻地应当广知。
(347页)如是六法能摄正定,未生新生,生已不退,安住增长因缘宗要。所以这六
种的资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要生起奢摩他的话。
在六种因缘里面,尤其是清净的尸罗,以及观察现世、后世以及生死的贪欲的过患,
以及住相顺处,这三者更为主要。尤以清净尸罗,观欲过患,住相顺处为其主要。善知识
敦巴云:“我等唯觉是教授过,专求教授,然定不生,是未安住资粮所致。”
言资粮者,即前六法。在此的资粮的意思,就是前六法。
又前四度,即是第五静虑资粮。还有另外一种资粮的说法就是,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这四度是第五静虑的资粮。如同修次初篇云:“若能不著利等诸欲,善住尸罗,性
忍众苦,勤发精进,速能引发正奢摩他。故解深密经等,亦说施等为后后因。”
道炬论云:“失坏止支分,虽励力修习,纵经多千年,不能成正定。”故真欲修止观
定者,应励力集声闻地中正奢摩他十三资粮,极为主要。
十三资粮,是那十三者呢?第一资粮、自他资具圆满,第二、具有善根,第三、净戒
,第四、护根,第五、饮食知量,第六、悎寤瑜伽(也就是不睡眠瑜伽),第七、依止善
知识,第八、从善知识听闻正法,第九、反复思惟法义,第十、去除障碍,第十一、舍心
,第十二、无谄诳心(或者是无欺诳心),第十三、远离疾病等。有说到十三种因缘,十
三种资粮。
>>>>>
[1] 十三资粮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
“云何名为二道资粮?嗢拖南曰:“自他圆满善法欲,戒根律仪食知量,觉寤正知住
善友,闻思无障舍庄严。”谓若一、自圆满。若二、他圆满。若三、善法欲。若四、戒律
仪。若五、根律仪。若六、于食知量。若七、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八、正知而
住。若九、善友性。若十、闻正法若思正法。若十一、无障碍。若十二、修惠舍。若十三
、沙门庄严。如是等法,是名世间及出世间诸离欲道趣向资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