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19

楼主: ykkdc (ykk)   2022-05-11 23:07:15
《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 造论/见悲青增格西 教授
各别学法-学奢摩他法-修止资粮
止观是在上士道最后才说,要用到的话,是从中士道、上士道开始会用到,下士道较
不会用到,因为下士道的主要内容是业果,业果是说明身语方面的善与不善,如杀、盗、
淫、妄等,讲如何造作善、遮止不善。
要说业果就必须要有讲者与所讲的内容,所以讲三宝;为了要如法听法,产生下士道
的功德,所以讲无常。中士道说到外在行为,如妄语等,是来自烦恼,所以要调心。
中士道主要是要调伏烦恼、断除无明,因为行为方面容易控制,内心方面较难调伏,
所以需要止观。上士道要断除的是烦恼习气,那就更难了,更需要止观。因此,可以说止
观是中士道、上士道的必需品,而对下士道而言,有止观会有较大助益。
我们现在会觉得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对抗烦恼、令心平静,这是没有止观,受烦恼所控
制的结果。前面谈到止观的利益时说,我们的心被烦恼所控制,要让心不被烦恼控制就要
有止,若不修止,很多法类都无法在内心生起。
以前的人很容易修出止,听闻教法后立即修行,就能生起道。我们虽然听了很多法,
有了点善心,但是烦恼一生起,那点微弱的善就没了!没有止观,所以很难入道。
在格鲁派来说,宗喀巴大师倍受推崇的一点就是讲说止观。说止观的人很多,然而要
像宗喀巴大师一样,广博、详细地引经教说明,是没有的。止观是隐密事,即便讲说或所
修的不是如法的止观,看过去也会有模有样,有些人还会有神通、预知等能力,所以在止
观方面,讲说的情况其实很混乱的。
对我们来说,至少要在文字上能看得懂,不能轻易被人牵着走、人云亦云,依人、不
依义理来取舍是不对的,要依《广论》、《瑜伽师地论》、《修次中篇》等来抉择。《瑜
伽师地论》是详细讲说,《广论》是略说。我们如果能好好地修习《广论》,就等于修习
了《瑜伽师地论》、《修次中篇》等。
【丑六、各别学法。分三:
寅一、学奢摩他(止)法,寅二、学毗钵舍那(观)法,寅三、学双运(止观双运)法。
初又分三:卯一、修止资粮,卯二、依止资粮修奢摩他,卯三、修已成就奢摩他量。】
学奢摩他法分三段落:成办资粮、修止、修到什么程度才成就奢摩他量。
说到修止的因素,很多人因为忽略这点,变成很希求止,却产生不了。以前的人,厌
世离家,到树下一坐,自然就产生止,这是因为具备因素的关系。
【诸瑜伽师先集资粮,即是速易成止之因。其中有六:一、住随顺处,住具五德之处:易
于获得,谓无大劬劳得衣食等。处所贤善,谓无猛兽等凶恶众生,及无怨等之所居住。地
土贤善,谓非引生疾病之地。伴友贤善,谓具良友,戒见相同。具善妙相,谓日无多人,
夜静声寂。如《庄严经论》云:“具慧修行处,易得贤善处,善地及善友,瑜伽安乐具。
”】
诸瑜伽师(即修行者)先集资粮,是能快速容易达成止的因素。
其中有六:一、“住随顺处”:住于与止契合的住处。
住处需有五个优点:
(一)“易于获得,谓无大劬劳得衣食等”:
修止要找易于取得饮食之处。这是针对一般人而说,像修薜谷法,就只需要几粒米,
不必依赖饮食。又,取得饮食要无大劬劳,主要是看心会不会受影响。
若有人供应衣食,但心情会受影响、有负担,这样也不行。像十二头陀行,守持严格
者要穿粪扫衣—死者所穿的衣服、或他人穿四个月以上的衣服,饮食也有种种规定。
《庄严经论》说“易得”,解释时是无大劬劳取得衣食。但是在藏文中有“善”字,
即“善获得”,意思是要如法、无邪命而取得。
(二)“处所贤善”:
要住在无猛兽、仇家的地方。其实最麻烦的是蚂蚁、蚊子等。这些虽然是小事,但也
要考虑进去。另外,有灵异事件的地方,没有证量的人也不可以选那样的地方。
(三)“地土贤善”:
指卫生条件良好、不生疾病的地方。印度、台湾比较潮湿,就没办法直接就地打坐;
相对而言,西藏比较干燥,就符合这个条件。
选地要选有灵气的地方,不要选穷山恶水、有荆棘的地方,在缘起上会有影响。后代
会考虑大成就者住过或加持过的地方,但是自己方面要知见清净,如果知见不清净,因为
是大修行者住过的地方,会有护法,他会干扰,让行者待不住。
(四)“伴友贤善,谓具良友,戒见相同”:
“戒见相同”是戒律当中的用语,僧团行动如传戒等,要找戒见相同者。这边是找能
提升、在修止上有帮助者。可能的话,是和师长或有经验者一起修。最低限度是彼此不可
以有争执,要有共识。
(五)“具善妙相,谓日无多人,夜静声寂”:
无嘈杂之地。对大修行者而言,不会被嘈杂的环境影响。对初学者而言,环境就很重
要了。在心调伏前,要让身处于不嘈杂的环境,如此有助于心的平静。
“瑜伽安乐具”:有二种解释,一是要具备以上所说易得食物等的修止的资具。二是
不包含以上所说,如要有法本等其他的条件。如闭马头明王的关,先要得到灌顶,要准备
法本等。总之,修禅定相关的资具都要具备,最主要是听闻相关的教法。
修止最主要是心从五欲收回,要收回心就要这些条件。
如果是大菩萨,在红尘中还可以度众;不是的话,说不定会被拖累。因此,要远离人
事,至随顺处,身要远离是非之地。
“寺庙”的原意是僻静处,大寺庙是指离城镇较远,小寺庙指离城镇较近,与人数多
寡无关。“出家”之意就是离开家,因为我们对家的关切对心的影响很大,离开家,心才
会静下来。
这里虽然没提到僻静处,但似乎是基本条件。又因为住得太远,往来取食不方便,所
以说要无大劬劳。因此,地点要远选离人群、又不太远之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