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今天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浴佛节)2

楼主: ykkdc (ykk)   2022-05-14 09:56:53
《浴佛功德经》云:“善男子!诸佛世尊具有三身,谓法身、受用身(报身)、化身
。…汝等当于如来起正念心,…于诸众生起大慈悲,愿得速成三种身故。”
佛的法报化三身的关系:佛的第六意识断除所知障证得一切种智的智慧,佛的自性法
身的施设处即佛证得一切种智的第六意识,佛的第六意识一切种智的究竟法性(自性空的
空性)称为自性法身,而佛证得一切种智的第六意知本身因为是自性法身的能依故称做智
慧法身,佛的报身与化身是由佛的一切种智的第六意识智慧法身出生展现的意生身。
在灌浴如来佛像时,悉达多的如来像是佛的化身,我们在灌浴如来的佛像时,忆念佛
陀的功德,自己也于一切众生生起利他的大悲心,由为利有情的大悲心引发菩提心希求无
上菩提,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成就佛果菩提俱足法报化三身利益有情。
==============================================================================
补充_摘自:佛果位之四身:自性身、智法身、报身、化身_仓忠仁波切教授
(一)自性身:
1.中观宗主张,自性身是具有二种清净的法性身:(1)自性清净法身——以“一切
相智(一切种智)之空性”而安立。(2)离垢清净法身——以“一切相智之灭谛”而安
立,也就是“一切相智离二障之灭谛”。
2.唯识宗主张自性身是“离垢清净法身”,并不承许自性清净法身。离垢清净法身是
以“一切相智之灭谛”而安立,例如,离“外境有”之灭谛、离“名言之所趋入处自相成
立”之灭谛。
(二)智法身:亲证尽所有性智、如所有性智,也就是一切相智(一切种智)。
(三)报身:五种功德决定之究竟色身。
五种功德决定:
(1)处所决定,唯是色究竟天密严刹土之天处。
(2)眷属决定,唯圣者菩萨。
(3)法决定,唯大乘法。
(4)身决定,具足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好。
(5)时决定,直至轮回未空而安住。
(四)化身:
(1)殊胜化身,如导师释迦牟尼佛于南赡部洲示现十二法行。
(2)士夫化身:如成为工人等等。
(3)应化身:如化现为动物、山、桥、树等等。
※ ※ ※
智法身——十地菩萨断除最细分所知障之后,其心续中入定根本智即成就一切相智,
也就是成就智法身,因此,一切相智自法就是智法身。
如是,是以道谛的角度而安立“智法身”(智法身即大乘无学道的道谛所证的一切相
智)。
自性身——当断离所有障碍之时即成就一切相智,总的来说,远离一切障碍之灭谛或
空性就是自性身。
若是区分宗派主张的差别:(1) 中观宗以一切相智之空性与灭谛而安立“自性身”,
主张自性身有二种——1.自性清净法身(即一切种智究竟法性的空性)、2.离垢清净法身
(即一切种智断离一切障碍的灭谛);(2) 唯识宗则是以一切相智之灭谛功德而安立“自
性身”,故仅承许离垢清净法身。
报身、化身——具足智法身与自性身的身所依,彼身就是报身与化身。
如是,唯以色身方面而建立报身与化身。也就是,以自性身与智法身的施设处之补特
伽罗而安立报身、化身,因为,自性身与智法身是从依于某一补特伽罗而存在。
※ ※ ※
如何取名四身的“身”,如自性身的“身”?
此中“身”的梵文译音是“尬亚”(kaya),是以“有学道累积二资粮之众多因缘聚
合所得功德”而取名。
也就是说,有学道菩萨修行三大阿僧祇劫集聚福智资粮之众多因缘所得功德,以该分
而取名身,并非意谓色身或身体。
例如,以佛的究竟性(佛之空性),或以佛心续中的灭谛而取名自性身、法身;但是
,佛之空性、佛心续中的灭谛是无为法,并不是色。
※ ※ ※
以修行的基道果而言“佛法身果位”:
“基”意谓根本法、基本法,基有世俗谛与胜义谛二法,彼等是增长功德的根本所依
,由修二谛而增长诸道功德乃至证获究竟果位;
“道”有二,行(行持)与见(见解),如修慈悲、菩提心是行的部分,修通达空性
之智是见的部分;
“果”有二,佛法身果位有二分,修通达空性之智的迹印(手印)不共果是自性身、
智法身,修菩提心等的迹印不共果是报身与化身。
如是,佛果位之四身。
※ ※ ※
或是,佛果位区分为三身:法身、报身、化身。观待修行者的福智资粮之差别,各自
所见之不同,故三身数量决定。
(一)作为佛亲见的“法身”,是有的。
佛唯是入定空性,见任何法皆是见彼法之究竟性(空性),无显现世俗相,所以,佛
与佛之间所见的是法身,也就是说,佛与佛之间所缘及的“佛之空性”,就是“法身”。
(二)作为圣者菩萨亲见的“报身”,是有的。
佛之究竟法身所化现的报身相,就是佛之报身。初地以上菩萨的福智资粮未究竟圆满
、未成佛,故不能见佛的法身,仅能见到由佛法身所显现的报身相。
(三)作为业清净凡夫及声闻独觉阿罗汉圣者所亲见的“化身”,是有的。
彼等补特伽罗唯能见佛的化身,不能见佛的究竟法身、报身。
※ ※ ※
十地菩萨已具足相似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之身,彼于十地菩萨最后有(最后一生)之
际,入大乘金刚喻定以圣根本智正对治最细分所知障,断除该分所断而远离所有障碍之时
即现证佛果位。
此中,紧随于断除该分所断之后,彼身随即成就为报身,彼心续中的入定圣根本智即
成就为一切相智(一切种智),如是,断离所有障碍的同时就是现证佛果位。
佛果位是具足四身体性的佛报身,也就是说四身是一体,因为,佛果位是施设处,四
身是其上的支分特法,所以,佛果位的体性而言就是具足四身。
“菩”意谓断功德,“提”意谓证功德,“菩提”就是具有断证功德的意义。
以佛果位而言,“菩”则是意谓断除所有障碍之功德,包含“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
,“提”则是意谓证获所有智之功德,从“道”的角度来说,就是证获一切相智等诸道。
如是,佛果位之无上菩提,就是:具足断证究竟圆满功德之果位。因为,佛果位是究
竟圆满的菩提,无更于此上的菩提,故是无上菩提。
大乘修行者,从进入资粮道至无学道,最终成办具足四身体性的佛果位,乃至长劫未
空之际(所有众生成佛之前的期间),以同类续流的方式而存在,无间断的化现各种与所
化机福德因缘相应的化身,以说法等而利益他众生。
此中,佛说法利益众生,主要是为了众生能够断除烦恼、断除所有障碍。
又,文中说到“同类续流”,由此可知,报身与化身是存在且是无常之刹那性,并非
以常(非刹那性)的体性而存在。
再者,佛圣者是具足断证究竟圆满功德的补特伽罗,又,佛的身语意皆是佛宝,所以
,佛、佛圣者有差别。
佛的身语意是佛,但不是佛圣者,佛圣者一定是补特伽罗,是佛圣者周遍是补特伽罗
。佛圣者是已证获断证究竟圆满功德的补特伽罗,因为圆满大悲的缘故,唯有平等利益众
生,无丝毫堕党之偏心,远离世间八法,无不益于众生的言语,所行皆是利益众生,诸如
此类等等,皆是佛的特殊功德。
>>>>>
[1]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释迦牟尼佛因地本生)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
直往色究竟天,…尔时,菩萨入金刚定(十地菩萨最后际入定空性的根本智),断除一切
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
(佛的报身从证得一切种智的正觉开始而有,故曰有始),寿命劫数无有限量(佛的报身
不入灭,故曰无终),初成正觉(从最初成就一切种智开始)穷未来际,…应化身佛(如
悉达多是佛的殊胜化身)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佛的报身相续常住不会入灭)。
…佛宝具三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报身),三变化身。第一佛身(自性身)有大
断德,二空所显(佛的自性法身是由证得人无我及法无我二种无我的空性慧断除烦恼障、
所知障而有,故说佛的自性法身有大断德),第二佛身(报身)有大智德(佛的报身由一
切种智的意识展现),第三佛身(化身)有大恩德(佛的化身具有利益有情的恩德)。”
《大乘密严经》:“佛化身从于兜率降(过去佛陀已断除所知障于色究竟天报身成佛
,佛的化身由报身现起从兜率降生、入胎、出生、出家等示现),佛常密严住(佛陀一切
种智展现的真实报身恒常住于色究竟天密严刹土),像现从其国(由安住密严刹土的报身
化现化身),随缘众像生(佛的化身随着众生因缘,观待所化机因缘成熟利益众生)。”
[2] 摘自:《中论释-正理海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有的地方说“佛陀(导师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时成佛”,有的地方说“佛陀
于数劫前成佛”,二者并不相违。成佛时,一定要在密严净土成佛(于色究竟天密严净土
成就具足四身体性的佛报身),所以无量劫前,世尊曾在密严净土成佛,那是真正的成佛
。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成佛,那是化现(示现)。因此,成佛是看是不是报身成佛,化
身成佛只是化现(示现)。有时候不加区分地说“某时会成佛”,其实是指化身成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