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界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15 下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9-09 00:10:11
  【89】十六观之十四——上品生观之上品上生(三)
  其次,因地修诸功德,这个修诸功德不是必要的,因为你的功德优劣、好坏,只影响
到品位高低。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这是指具备这三种功德的众生,也可以往生: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
  慈心不杀,前面说过: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属于人天的
善业;具诸戒行,是受持三皈、具足戒行,这是属于二乘的善业。
  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依止大乘经典而发起菩提心、成就菩提善根,这是属于大乘的善业。
  前面这三个就是净业三福。
  三者、修行六念
  这个六念,古人解释说只有上品才有。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
念天。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但是在菩萨戒里面说,佛的三身当中跟我们关系最密
切的是应化身。就像我们拜的大都是本师的应化身,很少人拜佛的法身和报身。为什么?
虽然佛的法身、报身功德甚深广大,但是真正对我们大恩惠的是两千五百年前示现出生、
成道说法,陪我们成长、教导我们修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祂是应化身。
  在念佛当中,我们忆念佛陀有说法之恩。假设没有释迦牟尼佛从大悲的涅盘当中,来
到世间示现八相成道、说法,没有一个人会知道真理,那就只能活在自己的感觉跟妄想中
,也就不知道生命该往那里去了?完全不知道!也就失去了光明的引导,所以忆念佛陀有说
法之恩。那么法呢?这个法,是指佛陀所宣说的大小乘经典,法有开慧之恩,能够开启众
生的智慧。僧有住持之恩,这些剃发染衣的僧宝,佛陀灭度之后,佛法之所以不会断灭,
就是靠僧宝住持正法、续佛慧命。
  念佛、念法、念僧,这是忆念他力的加持。那么忆念自力是忆念自己布施、持戒的功
德。念天,这里的天是指真理,真如的道理,真如本性,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事实上,一
个人能修持六念,就算这个人没有出家,他的心也不会在世间名利上打转,会看得很淡泊

  但是,古人把三辈九品配合起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问题:《无量寿经》上,佛陀亲
口说出家才可以上辈往生,但是《观经》的九品,并没有提到出家,而且它的当机众还是
居士韦提希夫人。所以说它的重点不在于外表,现在家相、出家相,如果一个人能够修行
六念,六念是出家比丘、声闻人每天要忆念的,表示这个人的心已经不在世俗打转,那种
出世的情操,已经生起来了。
  最后,你必须把前面的三种功德──回向发愿,愿生彼国。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三种
功德,不是往生的正因,所以还要做一个回向。前面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用回向,
因为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它本来就是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主要因素,但是修诸功德,
就要透过──回向发愿。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这是讲修学的时间。除了以上发菩提心、修学
三种功德,还要念佛一天乃至七天,才能够往生净土。
  总之,在上品上生的因地,有讲到两个重点:第一个是菩提心的强弱,第二个是修学
功德的优劣;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所修功德;这是讲到因地的修学。
  【90】十六观之十四——上品生观之上品上生(四)
  再看上品上生的果地功德,经文:
  所感圣缘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
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
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
劝进其心。
  我们看这个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回向发愿,愿生彼国的菩萨,因为平时特别的精进
勇猛,对于菩提心、积功累德,特别的勇悍、无所畏惧,那么临命终的时候,招感阿弥陀
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光中的无数化佛、无数的大比丘僧众,以及无量的极
乐世界天人众,乃至极乐世界的七宝宫殿,此时皆悉现前来接引。观世音菩萨手执金刚莲
华台(上品上生金刚台是最高级的),与大势至菩萨到行者面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在
行者身上。
  我们看上品往生的人,一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是先为他说法,第一件事都是放光
照耀你。关于这一点,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说: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先放光照耀我们呢
?因为临命终的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所畏惧,所以必须有阿弥陀佛光明的安慰、引导,
才能够生起正念。阿弥陀佛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就是要来消除我们这种忧虑的心情。
  光明照了之后,阿弥陀佛与诸菩萨授手迎接──伸出了右手。阿弥陀佛的接引相,左
手是拿莲华,右手是伸下来,来接引这个修行者。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无数菩萨,
这个时候都来赞叹这个修行者─劝进其心,赞叹他能修诸功德、发菩提心,也劝勉他万缘
放下而求生净土。这是在什么时候呢?就在临命终还没有死亡的时候。
  这里我们解释一下:往生净土并没有经过死亡的阶段,是今生成就的。一般人临命终
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明利心。就是死亡到来的时候,他的头脑清楚了。你看一个人病了很久,突
然间清楚了,这个人可能准备要往生了,这是一种回光返照,就像蜡烛一样,快烧完的时
候,会特别亮起来。如果你看这个人平常都不太讲话,突然间醒过来清楚了,这就是明利
心现前,这个时候就是往生的大好时机。也就是将死未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头脑很清楚
,这个时候要赶紧忆佛、念佛。
  如果明利心这个时间过去了,可能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的时间过去了,昏昧心就现
前了──你内心开始暗钝,心也就提不起来,往生的机会就慢慢的降低了,几乎不太可能
。因为错过了明利心之后,到了昏昧心就很难提起佛号。
  第三个,到最后阶段闷绝,第六意识完全不活动,你明了心没有了,只剩下第八识一
种微细的心识在活动。这时候,你就不太可能往生了,因为你的心没办法感应道交,只能
随业流转!
  总之,临命终时,你不是用心力来引导,就是由业力来引导,就这两种情况而已。你
心力强─正念分明,就以心力来转业力;你心力薄弱,那就由业力来带领你──随业流转
,看你造什么业就投生到哪里去。所以这里所发生的事情──阿弥陀佛现前、观世音菩萨
用手执金刚台、阿弥陀佛放光授手等等,都是在临命终、头脑清楚的时候,就必须要现前
。因为往生净土的人没有经过死亡。所谓死亡的定义是从闷绝开始──第六意识不活动,
乃至于第八识离开身体就叫死亡。而念佛人是在最后一刹那间即往生净土,这是讲到临终
的状态。再看往生以后的情况:
  舍报往生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行者见已,是说这个上品上生的修行人,在临终的时候,见到前面的种种庄严胜相,
内心非常欢喜。然后自见其身,这个见不是用眼见,是内心自觉,因为你有信、有愿去跟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或者第十九愿感应道交,所以就感觉到自己安坐在金刚台上,随从佛
后,在一弹指那么短暂的时间,便往生彼安乐国了。
  生后利益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
即悟无生法忍。
  往生之后,见佛色身,众相具足。所以上品上生的莲华并没有合起来。一般情况,阿
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手拿莲华来接你的时候,此时莲华是先合起来,到了极
乐世界,可能是七天、或者是几劫后才华开。而上品上生的人,他的莲华没有合,没有所
谓的华开见佛,因为华本来就没有合,直接就到极乐世界,然后见到佛陀以及菩萨的色相
圆满庄严。因为这个人菩提心强,修行的资粮也殊胜,所以可以直接见到佛及菩萨。
  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种种光明、七宝树林,有情的鸟类、无
情的树木,乃至于八功德水等等,都在演说大乘妙法。那么这个人就在见到佛菩萨的庄严
、听到有情无情演说妙法的当下,证得无生法忍,证得我空法空的真如,成就了初地菩萨
位。就是说:这个人一到极乐世界,当下就证得初地,之后做什么事呢?
  他方得益
  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
尼门。
  过了须臾间,古人解释说,大概是一顿饭的时间;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即能供养十方
诸佛,在诸佛面前,做什么事呢?在诸佛前,次第领受成佛之记。
  佛陀的口业是这样──如果这件事情,因缘还不决定、还有变量,佛陀就保持默然;
佛陀一旦说出口,这件事情就不能改变了。比方说,你看琉璃王灭了释迦族,佛陀说琉璃
王七日后必死无疑,琉璃王还不相信,就造了一艘船,把船开到大海去,但是到第七天的
时候,这艘船自然生起业力大火把他烧死,一样跑不掉啊。
  授记是对未来事情的一种预测,那么佛陀授记有两种:
  第一个是有余的授记:就是这个人有漏的生命还在,那么一般来说,是授灭恶生善、
离苦得乐。比如你做了这个布施,会生到那一天去受乐、经几劫的时间等等,是针对凡夫
这种成熟的果报,做有余的授记。
  第二个是无余的授记。这要初地菩萨以上才授成佛之记。是说:你什么时候应当成佛
、你的国土名号是什么、眷属有哪些等等,当然这地方是指成佛之记,因为他已经证得无
生法忍。
  次第亲近十方诸佛,得到授记之后,还至本国西方极乐世界,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你亲近了十方诸佛,当然就能成就种种陀罗尼。陀罗尼叫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陀罗尼是很难成就的,我们一般凡夫到初地,花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修空观,从假入空以
自利为主。所以菩萨在初地之前,修行波罗蜜是以自利为主──假藉布施的因缘来启发自
心布施的功德、假藉持戒的因缘来启发持戒的功德。
  菩萨真正利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初地到等觉要花两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才开始
广设方便─普门示现,所谓的成熟众生、庄严净土。这个时候在利益众生,一个很重要功
德叫陀罗尼。陀罗尼必须等到九地─善慧地才圆满。经典上说,一个人成就陀罗尼之后,
这个人看经典,一闻千悟;他一看到经典,就懂得里面的道理。其次,过目不忘;好比大悲
咒,他念过一遍,就全部记起来,一辈子也不会忘掉,陀罗尼的心力特别强。
  你看智者大师在修止观的时候,他得到第一个陀罗尼叫旋陀罗尼,无量百千陀罗尼的
第一个。从三昧出来之后,辩才无碍,九旬谈妙;他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那个妙字,
可以九旬谈妙;关于这个妙是什么意思讲了九十天,那不是用背的,完全是陀罗尼所具足
的功德。
  总结─是名上品上生者。
  这个菩萨,亲近十方诸佛之后,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我们看上品上生者到了极乐世界,他的修行有两个内涵:首先,华开第一件事,先见
到阿弥陀佛。之后阿弥陀佛为他说法,成就无生法忍,也就是先成就空观;这个时候可能
是我们自己的志愿、也可能得到阿弥陀佛的鼓励,开始亲近十方诸佛,到药师佛的国土、
普光佛、普明佛的国土……去亲近十方诸佛,跟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成就假观,也就
是陀罗尼。
  那么,在四十八愿里面有提到一个观念:当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华开见佛成就无生法
忍,乃至亲近十方诸佛,成就种种的善巧陀罗尼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如果你的大悲心特别重。你在人间的时候,有很强烈的悲愿──不忍众生苦
、不愿圣教衰,那你可以把极乐世界无量的寿命,把它放弃掉──除其本愿,游化自在。
这个时候以初地之身─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之身,而回入娑婆度有情。这是第一种选择,这
种人大都属于悲增上菩萨。
  第二个、如果你不放弃极乐世界的寿命,当然就继续亲近十方诸佛,可能就跟娑婆世
界有缘众生作感应道交,像观世音菩萨说的: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
救世间苦。那些跟你有缘、忆念你的名号、忆念你的身相,你可以跟他作一时的感应道交
,但是你不可能到娑婆世界陪他成长,没办法;因为你的寿命还在极乐世界。
  所以,四十八愿里面提到:虽然阿弥陀佛给你无量无边的寿命,但是你可以选择。当
你成就初地、成就百千陀罗尼门以后,你可以放弃极乐世界的寿命而回入娑婆度有情,陪
著众生成长,做他的家人、做他的朋友──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当然你也可以选择
继续待在极乐世界,一直修到等觉菩萨为止,有这两种选择,这是上品上生─上等根机的
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