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界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14 下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9-07 02:53:43
  【83】十六观之十二——普往生观
  辛六、第十二普往生观
  其实到这个地方,整个依报、正报观已经结束圆满了,以下这两个观,是做总结收尾
的。
  所谓普就是普遍的意思,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
  第一个,从修行的内容来说:它是普遍的含摄一切依正庄严。前面的观想都是单一的
依报,或者单一的正报,那么以下是一个综合式的,涵盖一切的依、正二报,所以叫普遍
,这是从修行的内涵来说。
  第二个,从加被的根机来说:这个修法比较简单,人人都可以修,因为普被三根,所
以叫做普遍。
  结前启后
  见此事时。
  作自生想
  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
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
,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
  见此事时,此包括前面的依报、正报,观想成就之后,接下来要做两个观想,这两个
观想非常重要,古德说如果前面的你修不来,起码这两个要把它修起来:
  首先,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
  是说:这个时候你要观想你这一念心,跑到那里去了呢?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
八功德水的莲华去了。然后结跏趺坐,就在极乐世界的莲花当中,两腿双盘。总之,你要
经常观想你的心投生于极乐世界莲华当中,而不是投生到胞胎里。之后,结跏趺坐,要做
什么呢?有两件事:
  第一个,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坐上莲华的第一件事情,要观想莲华合起来,因
为这个时候你要远离娑婆世界,然后一刹那间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观想这个莲华飞
到极乐世界去,到了之后,再观想莲华开了。
  第二个,莲华开了之后,看到有五百色的光明来照身想。这个地方后文会说到:到极
乐世界华开见佛的时候,佛菩萨不是马上为你说法,大部分是先用光明来照我们,为什么
呢?先消除业障。照了之后我们的心眼就打开了,心眼打开就是指业障消除、智慧开启─
─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佛菩萨充满虚空当中,正报庄严。而且还听
到旁边的八功德水、鸟类、风吹树林、以及诸佛的音声,都在演说种种妙法,所说的妙法
,都跟大乘的十二部经相合。
  定散常忆
  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
  这是说:首先观想我们在娑婆世界,因为一念的清净信仰以及愿力,出现一朵莲华,
我们端坐在莲华中,然后莲华合起来,就飞到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中,之后华就开了。华
开之后做什么呢?佛陀放光照我们、为我们说法。入观的时候,必须专一,出观的时候,
也要把极乐世界的境界,经常放在心中,忆持不失。
  结示观名
  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三圣来现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当我们观此成就,见到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就等于见到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
想,或者讲普往生观。那么,无数的无量寿佛化身,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经
常能够跟修观者感应道交,加持护念。
  古德说,这个观法,最好每天晚上睡觉前要观一次,因为这一观对我们往生来说很重
要!这个观法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熏修念死无常:我们凡夫最可怕的执著就是常见,我们昨天活着、今天也活着
,这样一天过一天,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可以永远活下去,所以会作无止境的布局,
贪求无厌。因为我们假设还会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要做很多的准备。等到死亡到来的时
候,糟糕啦,没办法接受,手忙脚乱。所以这个观想可以提醒我们,死亡总有一天要到来
,我们终究只是娑婆世界的一个过客。
  换句话说,念死无常就是告诉我们平常要慢慢放下,临终才能放下。我跟大家讲那是
慢慢的放下,因为你不是六祖大师说放下就放下,这种人太少;我们是今天放下一点、明
天放下一点,一般人都是渐修的──理可顿悟、事要渐修。如果你每天观想莲华、到极乐
世界去一次,你就会提醒自己,原来娑婆世界对你而言只是暂时性的。这是第一个熏修念
死无常。
  第二个熏习往生的愿力:一个人难免会有很多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来生你要去哪里?
一定要先规划好。很多净土宗的念佛人,不一定有来生的规划,比方说有些人虽然念佛,
但是当他面临死亡威胁时,还是感到恐惧,可见得他对来生的规划并不明确。一般人大概
都只规划到今生,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退休、然后怎么怎么的……总
之,今生死了之后,未来的生命,就是一片空白,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
  当你想到死亡,你会感到恐惧,表示你来生还没有作好规划。就像我们对一个不知的
东西才会恐惧,你以为你要去一个陌生、不可测的世界,所以你会感到恐惧;好比我们遇
到黑暗也会恐惧,因为我们不知道黑暗前面是什么。临终要做到生死无惧,一定要把来生
这一条路走得很熟,所以蕅益大师说:修净土宗的人,想要熟处转生啊,必须要先生处转
熟!
  什么是熟处呢?世间的这些尘劳事务、五欲境界都是熟处。一个人想要放下世间的因
缘,必须把来生的因缘先提起来,就是生处──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条路你要走得
熟悉,说清楚一点就是:一定要做好来生的规划,才可能把今生的因缘放下。净土宗是用
来生带动今生,是为了未来,所以才说: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上面的熏修,意思就是告诉你:你今生一定要死亡,死亡以后你去哪里呢?一定要到
极乐世界去,蒙阿弥陀佛光明的摄受、阿弥陀佛说法的开导,每天都要把这些因缘走一趟
,让它由生转熟,这个叫普往生观。
  我们前面熏习阿弥陀佛的相状、观世音菩萨的相状、大势至菩萨的相状,并没有明确
说要往生;只是藉这些相状来消业障、启发善根而已,这个地方就实际的付诸行动了。
  【84】十六观之十三——杂明佛菩萨相观(一)
  辛七、第十三杂明佛菩萨相观
  所谓杂,是说它是综合式的。前面是综合式,此观也是综合式,那这两个有什么差别
呢?前面的普往生观是讲到临终的往生,这一观是往生以后的事情。
  那么前面的普往生观,是提醒一个净土宗的人,要赶紧做好来生的规划,要把来生的
道路赶紧把它铺出来,不能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才说:我来生去哪里都不知道?这就糟糕
了!一定要在死亡到来之前,先把来生的路铺好,然后熟悉极乐世界的相状。
  正告当机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
  佛陀告诉阿难及韦提希:如果真的发心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除了普往生观之
外,应当经常跟诸佛菩萨结缘,如何结缘呢?
  先观小身
  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前面的阿弥陀佛观是: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
四千光明。那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但是这个地方讲丈六的像状,一丈三米三就比较容易观
了。而阿弥陀佛就站在七宝池、八功德水的莲华台上,就是我们往生之后有阿弥陀佛站在
那里,当然旁边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佛力得成
  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
,必得成就。
  比较显胜
  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
  如前面所说的,无量寿佛的身量高大无边,祂的色身不是凡夫所能观想到的;但是如
来有宿愿力,因地发了四十八愿──有忆想者,必得成就,除了想像,我们也可以忆念祂
的功德,一定可以感应道交。单单观想佛像,就能得无量福德,何况能够观佛的具足身相
呢!
  这里,我们再说明一下:前面偏重在观想,当然就比较偏重在实体的相状上──于境
取相。但事实上我们的心比较暗钝、羸弱,所以很少人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八万四千相、一
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观出来,因为实体的相状,对我们凡夫来说有
一点困难,超出我们的能力。所以佛菩萨有一个方便,祂说:可以用忆念的方式。这样讲
就跟《念佛圆通章》有相融通的意思,因为《念佛圆通章》也是讲忆念──若众生心忆佛
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是譬喻说:诸法因缘生,人跟人之间,在这么浩大的宇宙当中,为什么你跟他会相
遇呢?因为你前生忆念他的优点、忆念他的好处,他也忆念你的好处,两个人今生就相遇
了。所以在这么多人群当中,你看到他起欢喜心、他看到你也起欢喜心,两个人就结合了
。如果你是单方面的忆念,他早就把你忘掉了,那你们来生在一起就产生不了感应,因为
单方面的忆念没有用。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虽然我们没办法观成阿弥陀佛的相状,但是起码可以忆念祂
的功德!换言之,十方众生,祇要有信心、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可以忆念阿弥陀佛的
功德,这种忆念就容易做到,临终即可蒙佛慈悲摄受。
  人跟人之间的感应,这个忆念很重要。过去在读者文摘里,有讲到一个实际的公案:
美国的高速公路,有一天发生重大的车祸,有一台轿车被撞得很严重,里面的驾驶员几乎
快死了,轿车就被拖到路边。这时候突然有一部车停了下来,有一位老太太她是基督徒,
望了那部车一眼,她没有看到人只看到车而已,就起慈悲心为他祷告──愿主的光明能够
照耀这个死者,让他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祷告完之后,车又开走了。
  过了几天之后,有人来敲她的门,对她说:某某人啊,其实我们没有见过面,我也不
认识你,但是你记得吗?几天前你经过高速公路的时候,看到了一桩重大车祸,车子里的
人就是我。其实那个时候,我的神识已经飘到虚空中,当时感到非常恐惧不安。但是我感
受到有一个很温暖的光明,在为我祷告、为我祝福,也因为你的祷告,让我感受到一种光
明的力量,让我又回到世间来。我当时有看到你的车牌,所以来找你,表示感激,是你那
份虔诚的祷告,把我从死神中救回来的!
  诸位想想看,这位祷告者,她可以把祝福的心念传给对方,事实上她也不知道对方长
得怎么样,只知道忆念,结果他接收到了。所以当你觉得观想有困难,可以用忆想──观
其像、忆其德,忆念佛菩萨的功德也可以。忆念是比较抽象,我们可以观想阿弥陀佛放光
照我,光明当中有四十八愿可以救拔我,让我今生消业障、让我临终往生,就是透过忆念
,把这些功德带进来,是这个意思。
  【85】十六观之十三——杂明佛菩萨相观(二)
  自在所现
  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
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
  阿弥陀佛,神通如意,阿弥陀佛祂有广大的自在力。什么自在力呢?能在十方的众生
世界,做种种色身小大的自在变化,可以现出大身相,八万四千相充满虚空中;也可以变
成小身相,比方说现丈六高相,或者八尺高相。像忏公师父拜佛的观想是说:佛陀八尺金
身放金光,就是观想八尺高的小身佛相。但是所现的身相都是真金色,圆光及光中化佛、
宝莲华座,都如上文所说的。
  菩萨助化
  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
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
  至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于一切处,身同众生。这个地方已经把佛菩萨人性化
了,不再说几万由旬、几千由旬了,就是用人的身高来拟同佛菩萨的身相,所以说身同众
生。那么,我们观察菩萨的首相,就知道是观世音、还是大势至,因为观世音菩萨头顶上
是一尊立佛─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的头顶是一个宝瓶,不太一样。这二尊大菩萨,是来
帮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众生的。
  结示观名
  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
  杂想观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心中存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经常忆念
祂们的功德、经常忆念祂们跟你同在,是这个意思。不一定要透过相状,也可以忆念祂们
无相的功德。
  忏公师父每次教蒙山施食,都会教很多咒语,当然忏公师父的咒语发音很标准,他是
用梵音读诵的。但是每次教咒语,他都会讲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他说有一位西藏的上师,带了几位徒弟在行走的时候,在高山上看到有一个茅蓬上面
大放光明,出现了大白伞盖。他心想这个茅蓬一定有大修行者,所以就去拜访。这位修行
者很谦卑并顶礼上师,上师问说:你是修什么法门?修得这么好。他回答说:没什么特别
法门,我每天就念:嗡嘛呢呗咪牛。这位西藏上师说:你修得很不错,但是不是这样念的
,应该念:嗡嘛呢呗咪吽才对!喔,修行者听了很感谢上师,就跟他顶礼。讲完之后,这
位上师就离开了。
  上师走了一段路,再往后一看,吔,茅蓬的光明竟然消失了!宝盖也没有了!上师就很
紧张,赶紧走回去跟修行者说:对不起啊,我刚刚教你教错了,嗡嘛呢呗咪吽不对,你还
是念嗡嘛呢呗咪牛好了,等这个上师走了之后,回头一看,茅蓬上面的光明、大白伞盖又
再出现了!
  这是说明什么事情?心态比相状更重要啊!就是说: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很清楚把佛菩萨
的相状观出来;但是我们真的想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们不喜欢继续活在过去的妄想中
,那么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跟着过去的妄想走,继续流转,这个就比较容易,这个
是熟境界;第二个,从今以后选择跟着阿弥陀佛的光明走,灭恶生善、求生净土。
  问题是:我们没有力量把阿弥陀佛的相状观出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忆念的方式
──忆念祂的功德,生起强大的信仰、坚定的愿力,照样也可以往生。为什么?因为阿弥
陀佛的法身有无量的自在力!就像经文讲的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
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
  阿弥陀佛的法身有自在力,祂可以用任何的方式,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个地方主要
是讲这个理念──佛菩萨是有善巧变化的,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
  经文到这里,等于是整个《观经》的因地修学,所谓的十三观全部圆满了,接着就讲
到果地的功德─三辈九品,这个问题我们等下堂课再来说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