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玅境长老|八识规矩颂(十九)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7-01 20:43:04
八识规矩颂(十九)
玅境长老 开示
1992年于台北万里灵泉寺
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这是说什么呢?是说这个第六意识,他究竟有什
么作用呢?说这个问题。他的作用就是造业招感果报。能造业,造了业以后就招感果报,
就享受他的果报。或者是苦,或者是乐。造业是他,享受果报也是他,自作自受,这个意
思。
“动身发语独为最”,这个我们前面讲过第六意识这个意业,是造业的一个根本。这个身
体,身业,“动身”就是身业。“发语”就是语业,发出来种种的语言。“动身”,身体
有所动作,或者是善,或者是恶。身体本身自己是不会造业的,语言本身也不能造业,要
谁来动这个身,来“发语”呢?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来“动身发语”,才能造业的。
这个时候这个身语也就是造业了,这样说真实的造业者就是第六意识,就是这个思心所。
身语只是造业的一个工具。比如说有人拿刀去杀人,刀它自己不会杀人,是人用这个刀去
杀人,刀是杀人的器具;说是第六意识去造业,身语他不能造业,但是他是第六意识造业
的一个具,一个工具。
是“独为最”,这个造业这件事,只有第六意识是最殊胜的,最强的,前五识随顺第六意
识也是造业,但是他只是次要的、间接的,他不能自主的去造业;而第八识、第七识若和
第六识对比来说,阿赖耶识和第七识是不造业的,他不能去杀盗淫妄,不能做这些事情,
也不能做善,也不能做恶的,他也不能。所以说末那识和第八识是不造业。
但是在八识,在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本身来说,他也有多少业。第八识能够持种,能够摄持
无量无边的善恶的种子,那么这就是他的作用,第七识他能执著有我、执著有我,这也是
他的一种作用,所以也是造业,但是“动身发语”来说,唯有第六识是最强胜的。
说“引满能招业力牵”,造了业,这个业又有不同,有引业,有满业的不同。这个引业也
叫作总业,满业也叫作别业,有总别的不同。
这个引业怎么讲呢?就是第六意识所造的业力里边,最强有力这个业、最有力量这个业,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业有力量能引导这个人、这个众生到天上去,你力量不够就是到
不了。比如说是这个造罪业来说,造了杀业,多数是能引这个众生到地狱里边去;那个盗
业、偷盗的罪业,能引导这个众生多数是到饿鬼道里边去了;这个淫欲的罪业,多数是引
导众生到畜生的世界去,受畜生的果报。就是这个业,它非常有力量,能引你到天上去,
或者是人间,或者是三恶道去,我们若能够修五戒十善,当然就在人间或者欲界天;若是
修四禅八定,那就引导你到色界天,到无色界天去了,所以这叫作“引”业。
这个“满”业是什么意思呢?满业也叫作别业。比如引业,引导这个众生到人间来受人的
果报,受人的果报的时候。受人的果报的时候,这个满业是干什么呢?满业就是受人的果
报的时候,有各式各样不同的情况,都是由满业招感的。比如说大家都是人,而这个人的
寿命长、那个人寿命短,这个果报是由谁来做的呢?是由满业来的。或者这个人他很富贵
,这个人很贫贱,那是怎么回事呢?也就是由满业来的。有的人相貌美一点、有的人丑陋
一点,这是怎么来的呢?也是由满业来的。这些不同的情况,都是由满业造成的。
《成唯识论》上说一个譬喻,说是引业,好像师傅做一个模型,或者画这个图画,画出一
个大概的轮廓,这个徒弟去添彩,在这个轮廓上再加上颜色去画出来,画出来很明显的。
假设画个人,他的眼耳鼻,或者他的身相,各式各样都很明显的画出来。这个添彩,用种
种的彩色添上去,这就是譬喻满业;画一个模型,那就是譬喻引业。
这个引业和满业比较起来,引业的力量强;满业比较弱,虽然微弱,可是也是有力量得果
报的,这是引业和满业的不同。若是到天上去,和人间是不同了,但是也有“引满”的不
同。就是同样是天,他们的福报也有大小的不同,也是不一样的。就是到地狱、饿鬼、畜
生的世界,他们受那个苦恼也有轻重的不同,时间也有长短的不同,所以这还是有“引满
”的不同。这引业和满业能招感六道轮回果报的,当然这种果报,这种业力就是第六意识
造的。
“业力牵”,众生在六道轮回的时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你的业力牵引你到还里、
到那里去,如果没有这个业力就没有这件事。这是说第六意识他有这种作用。 而第六意
识的作用,他也有了别、观察的作用,现在这个文上是说他的业力。刚才也说过,还有得
果报,受苦受乐也是第六识,前五识也随着受苦受乐,但是前五识的时间短,他是一刹那
就过去了,还是第六意识受苦受乐的时间久。
文章来源(附音频):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识规矩颂》
   
唐三藏法师玄奘造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七八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 
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 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
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 
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徧行别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染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功用行我恒摧, 
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 
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徧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争。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薰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
==============================================================================
心得: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
般若波罗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