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释量论》: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10-09 09:04:25
: CBETA B09, No.0043
: 《释量论.成量品第二》
摘自:2014《释量论》略讲 图滇悲桑格西讲授/如性法师翻译
转自:http://2014tse-ma-nam-ja.blogspot.com/
摘自:2014.9.11 第二讲
整个《释量论》第二品的根本源头,是陈那论师在《集量论》里的书首礼赞的前两句
“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怙者。”我认为这两句话,其实是透过说明“由圆满二因
,产生圆满二果”这个概念,来礼赞佛陀。[1]
圆满二因包括了圆满的意乐与加行,圆满二果包括圆满的自利与利他。
欲利生:这三个字代表圆满的意乐,指的是想要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悲心。
大师:这两个字代表圆满的加行,指的是为了一切有情而去修证无我的心。
透过以上这两个因,会获得以下这两个果。
善逝:这两个字代表圆满的自利,在解释这个概念时,又把善逝分为断、证两个子项。
“断善逝”是自己脱离一切过失、完全脱离一切怖畏。
“证善逝”是对于如何救怙他人的方便非常善巧、遍知一切法。[2]
救怙者:这三个字代表圆满的利他,指的是他把自身了悟的法,以大悲心为动机,去
行利益众生之事。
在圆满的意乐因里,直接讲到的似乎只有大悲心,但事实上包括的内容却很多。
因为,“愿一切众生离苦”的欲求、“愿一切有情得乐”的欲求、“若一切有情能离
苦该有多好”的欢喜,以及愿众生离苦的祈愿、由我令众生离苦的增上心(大悲心的增上
意乐),还有因为看到只有成佛才能达成目标,所以决心要获得佛果(志欲成佛,成办佛
果是希求完善自己利益众生),这些都是利他心。
由此可知,慈心悲心与菩提心,都包括在“欲利生”之中。[3]
同样的,在圆满的加行因里,直接讲到的只有证无我慧,但事实上包括了六度在其中
。就像《入行论》里说:“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智慧是主要,其他一切都可以说
是智慧的支分,所以,圆满的加行因包括了整个六度的实践。
透过“从圆满的因,产生圆满的果”这个过程,从而产生了“量”。“量”的意思是
无欺诳,是对于想要离苦得乐的众生而言,无欺诳的救怙者。以上说明“成量”二字的意
思。
佛不是本来就一直是佛,我们也不会永远只能是众生。佛在一开始时跟我们一样,只
是一介凡夫,但后来他生起菩提心,中间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累积资粮,最后,两种欲求(
欲求利他和欲求菩提)都达到究竟而成佛。
经过上述说明后,大家可以知道在“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怙者”这两句话里
,包括了五个主题,分别是: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怙者。其中第一项是所立(
要被成立起来的结论),其余四项是能立(用来成立结论的理由)。
在《释量论》第二品中,分别用“顺次第”与“逆次第”这两种方式,诠释这五项之
间的关连性。
透过用顺次第的解释方式,我们可以知道佛薄伽梵的产生有其原因,这是在说明“能
生因”;透过用逆次第的解释方式,我们可以了解“佛薄伽梵是量士夫”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在说明“能立因”。
顺次第
这五项之间的关系是:
1.首先在心续中生起大悲心(欲利生)。
2.而后,由大悲心摄持的证空慧也在心续中产生(大师)。
3.因此而获得了自利圆满的结果,包括断证功德的圆满(善逝)。
4.因此而能够圆满地利益他人(救怙者)。
5.透过这样的过程而产生了量(成量)。
以上这种依照佛产生的顺序而开展的次第,称为“顺次第”。在《释量论》第二品中
,首先用顺次第做解释。
逆次第
另一种解释方式是“逆次第”。
如果说佛薄伽梵是量士夫,理由是什么?理由是“救怙者”,而这个理由要能成立,
必须:
1.先去研究佛陀说过的四圣谛,确立四谛之理确实无误,从而成立佛薄伽梵是救怙者
2.接着再以“佛薄伽梵是救怙者”为理由,成立佛薄伽梵是量士夫。
3.接着再以“佛薄伽梵是救怙者”为理由,成立佛薄伽梵是善逝。
4.然后再以“佛薄伽梵是善逝”为理由,成立薄伽梵是大师,亦即成立佛薄伽梵长时
间修习无我慧并获得证悟。
5.再以“佛薄伽梵是大师”为理由,成立佛薄伽梵具有大悲心,是欲利生。
像这样,用反过来的顺序说明,是逆次第。
《释量论》第二品里,先讲顺次第,之后才说逆次第。虽然对于初学佛法的人,应该
要先说明逆次第,先认识什么是四圣谛比较有帮助,但因为这门课是依著根本颂讲授,所
以还是先讲顺次第,这样比较方便。不过,同学们可以在听完之后,依照个人的状况再做
调整。
作者: ykkdc (ykk)   2019-10-10 00:38: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