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 #1TZK34sh 达赖喇嘛尊者:持戒乃修行的首要次第-补充:十善业道
摘自:〈The Opening of Wisdom-Eye〉:增上戒学
达赖喇嘛尊者
别解脱戒
别解脱的梵文“pratimoksa”(巴利文 patimokkha),字首“prati”是指“摆脱”
的意思,摆脱世间的苦,从而使得遵守这些戒律的人能够导向“moksa”,意即“自由”
或是“涅槃”之意。
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持守戒律,让他远离欲望、恐惧,也没有因为欲望而摆脱名利的
束缚、或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乐,倒不如透过强烈想要得到解脱的意志,与这个世俗隔离
去修行,至少做到不伤害(ahimsa)众生。因此,他们真诚的称这为别解脱戒。
(注:上面这段从英文版翻成中文的语意不清楚,对照法音法师从藏文版汉译如下:
“所谓别解脱戒,则是指如果各别众生,予以各别造作,即可从轮回苦中解脱出来的
意思。别解脱戒的体性,并不是只以自己欲求寂静的心而拔济布畏及仰慕善业,而是必须
以出离一切轮回的心思为其动机,而且也必须同具断除对他人伤损的心。”)
因为有八类人分别持守这些戒律,因此可以分为八种:[1]
正学戒(式叉摩尼戒)(Upacasatha-sila)
优婆塞戒(Upasaka-sila)
优婆夷戒(Upasika-sila)
沙弥戒(Sramanera-sila)
沙弥尼戒(Sramanerika-sila)
近住戒(八关斋戒)(Siksamana-sila)
比丘戒(Bhiksu-sila)
比丘尼戒(Bhiksuni-sila)
戒律也同时被视为是禁止违犯的戒,基于此,这八种的戒律统称为别解脱戒。至于应
该持守的戒条也各有不同:
近住戒有八条。
优婆塞戒和优婆夷戒有五条。
沙弥戒和沙弥尼戒各有三十六条,其中十条是根本戒。
正学戒有十二条,其中六条是根本戒,必须持守两年后才能成为比丘尼。
比丘戒有253条,分成几个类别,在最初的时候必须严格持守:
四条戒婆罗夷(Parajika),比丘如果犯了这些罪业将被逐出佛门,且不得再剃度。
十三条戒僧残(Samghavasesa),犯了此戒将堕未堕,如人滨危,仅留残命。
三十条戒舍堕(Naihsargika),以罚金赎罪。
九十条戒单堕(Prayascittiya),必须赎罪。
四戒悔过法(Pratidesaniya),必须忏悔。
一百一十二条戒恶作(Saiksa),善行的准则。
比丘尼戒有364条,其分类和比丘戒一样:
8波罗夷,27僧残,33舍堕,180单堕,11悔过去,112恶作。
在这八种别解脱戒中,只有近住戒是短暂的,持守一天一夜,在家人回家以后持守五
戒即可。其他的七种戒律必须终身持守。
对于那些想要建立解脱戒的行者,在其持守时有一些阻碍,他必须没有以下的情形:
1.曾经违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无间罪,这是﹝生起﹞
戒行的阻碍。
2.再者,没有得到受戒,或是没有获得父母的允许过出家生活,这是﹝建立﹞戒行的
阻碍。
3.太年幼,我们形容是“不足以被吓跑”,这是﹝开展﹞戒行的阻碍。
4.身体的缺陷或畸形可能是﹝实践﹞戒行的阻碍。
我们必须注意,一个人的出身是不构成阻碍的,因此不论出身的贵贱、家庭的贫富,
仍然可以受戒并持戒。没有上述缺憾的人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际遇持守一种别解脱戒。
未具足者受持“制限遍净戒”有两种方式:尽最大的努力持戒,以及量力而为。
已具足者受持“无制限遍净戒”可以借助于以下的助缘:1.常随善知识(具德上师或
是益友);2.保持见清净并避免杂染;3.了知妨碍戒律的杂染以善护戒清净;4.精进用功
以净化自心;5.如理抉择引起快乐的资具依止。
以下对此五点作进一步的解释:
第一个助缘的意思是,藉著善行比丘的行仪或是听闻善知识的说法来守护我们的戒行
。尤其是离道已远的人,必须亲近一个具德老师并接受法的教导。
清净见意指一个人他清楚知道哪些法是应该舍弃的、哪些法是应该开展的,且非常勤
勉的去了知其间的差异。他必须以正念与正知(smrti-samprajanya)去分析我们的心识
。再者,忆念自己尊贵的上师,他是如何责难我们的不当行为,以这种方式去开展惭愧心
。建立这些德行以后,就可以持戒清净。
第三个助缘,“了知妨碍戒律的染污”意指要知道导致堕落的因,完全了知这些原因
之后,我们就必须放弃会导致毁灭的烦恼,而自觉地开展提升戒德的行为。这可以藉著听
闻佛法、思惟佛法、修持佛法来达成。
精进用功在此处意指一个人必须努力修行,尤其是在三个特别的时日:断食日
(Upacasatha-day,诵念别解脱戒律仪以及听法),结夏安居日(Varsavasa,三个月的
雨季安居期精进修行),自恣日(Pravarana-day,雨季结夏安居结束那天,比丘彼此邀
请告诫并给予开示)。
引起快乐的资具有四种:衣服、食物、床座、医药,使用这些资具仅为此身继续维持
,如果会生起新受烦恼则应禁止使用。如理抉择这四种资具才可以守护持戒清净。
有四个因素会引导人们行不善法,分别是:[2]
‧无明
‧不敬法
‧轻慢
‧烦恼相续
这四者称为堕落之门,想要守护戒律的人必须断绝它们。一个人持守戒律必须像保护
他的眼睛一样。除此之外,还必须开展四个相对于此四个堕落之门的善法:
‧智慧
‧信
‧敬慎
‧烦恼息止
因此不难理解,不论大乘或是小乘其别解脱戒律仪是类似的。此处要强调,不论大小
乘都重视别解脱戒的修持。
菩萨戒与密宗戒 [3]
然而,有关菩萨戒与密宗戒,这是大乘特有的誓戒。如果一个人受了菩萨戒,他必须
守护自身避免犯十八种导致堕落的戒条,以及四十六种不当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受了密宗
戒或三昧耶戒,它必须守护自己免于十四个根本堕落戒,连同守护五眷属(pancagotra)
的普通与特别的行为和其他的行为。菩萨戒和密宗戒根据派别以及修行的方法,戒条非常
多,在这本导论的书中无法详细解说。
有关增上戒学的描述就讲到这里。